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0142110013)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赵秋覃华李德民张敏胡继芬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胰管
  • 1篇胰腺
  • 1篇胰腺肿瘤
  • 1篇乳头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质
  • 1篇上皮间质转化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乳头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治疗
  • 1篇肿瘤
  • 1篇微创
  • 1篇微创性
  • 1篇腺瘤
  • 1篇腺肿瘤
  • 1篇临床病理
  • 1篇临床病理学
  • 1篇临床病理学意...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2篇李德民
  • 2篇覃华
  • 2篇赵秋
  • 1篇庞慧芳
  • 1篇朱亮
  • 1篇王波
  • 1篇王渝
  • 1篇黎培员
  • 1篇李荣香
  • 1篇赵慧贞
  • 1篇胡继芬
  • 1篇张敏

传媒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治疗乳头部肿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EP)治疗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15例经EP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观察结果,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所有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P治疗,其中4例术前病检为慢性炎症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瘤;11例术前病检为腺瘤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高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2例、腺瘤恶变1例。EP术后8例合并胰胆管扩张者同时行胆管及胰管塑料支架引流术,1例确诊为低分化腺癌者、1例确诊为腺瘤恶变者及1例腺瘤部分残留者术后追加外科手术治疗,另1例低分化腺癌者因年龄较大拒绝追加手术治疗。EP术后除2例患者出现黑便,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外,无急性胰腺炎、胆管炎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无患者死亡。EP术后平均随访观察23.4个月,11例(11/15,73.3%)病变完整切除者中,10例腺瘤者均未见复发,另1例乳头部高分化腺癌者术后已随访5个月,多次复查病检均未见复发。结论EP术不仅可提高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对于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EP术可将腺瘤组织完整切除达到根治的目的,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措施。
覃华赵秋李德民王波李荣香张敏胡继芬王渝
关键词:肝胰管壶腹腺瘤微创性
RGC-32和E—cadher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RGC-32和E—cadherin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以及两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胰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RGC-3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RGC.32主要表达于胰腺腺泡细胞胞质内;E—cadherin主要表达于正常胰腺和慢性胰腺炎组织胰腺腺泡细胞胞膜,而在胰腺癌中则可出现胞质表达和(或)表达减弱等异常表达。胰腺癌组织中RGC-32的阳性表达率以及E—cadher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8.6%(33/42)和54.8%(23/42),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37.5%(3/8)和0以及慢性胰腺炎组织41.7%(5/12)和8.3%(1/12)(P值均〈0.05)。胰腺癌组织RGC一32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16、0.02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值分别为0.831、1.000、0.629);E—cadherin异常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24、0.004、0.004),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值分别为0.970、1.000)。RGC-32的阳性表达率与E—cadherin异常表达率呈正相关(r=0.458,P〈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RGC-32阳性表达率及E—cadherin异常表达率均显著升高,RGC-32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问质转化过程参与胰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朱亮赵慧贞庞慧芳覃华黎培员李德民赵秋
关键词:胰腺肿瘤上皮间质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