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825012)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6H指数:9
- 相关作者:汪汉胜胡波贾路路相龙伟江利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大地测量观测和相对海平面联合约束的冰川均衡调整模型被引量:19
- 2009年
- 利用大地测量和历史相对海平面变化数据,结合地震剪切波层析模型,联合确定了新的末次冰期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其中地慢黏滞度不仅沿径向而且沿横向变化.研究思路是,先尝试性地选择比例系数β,利用与地震剪切波速异常的线性关系,计算地幔黏滞度横向扰动,并与横向均匀的黏滞度参考模型叠加给出3D地慢黏滞度模型;再利用耦合拉普拉斯方程的有限元法算法进行GIA预测;然后,重复该过程,直到预测与观测之间的吻合满意为止.主要结论有:(1)给出了横向非均匀的地幔黏滞度模型(RF3L20(β=0.4)),发现了黏滞度显著的横向非均匀性和其对GIA预测的显著影响,指出横向非均匀不完全是由热效应引起的,可能还与化学组分等其他因素有关,该模型可用于地慢动力学研究.(2)给出了全球现今多种GIA预测速率,可为板块运动、陆地水储量、海水质量变化和冰川冰雪质量非平衡监测提供重要的改正.
- 汪汉胜WU Patrickvan der Wal Wouter贾路路胡波王志勇
- 关键词:相对海平面
- 冰川均衡调整(GIA)的研究被引量:28
- 2009年
- 冰川均衡调整对固体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貌学、海洋学、冰川学、气候变化、水资源、天文学和考古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其综述性介绍,以吸引我国地学界的注意和兴趣.本文结合作者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全方位地阐述了冰川均衡调整研究的完整内涵,首先给出了冰川均衡调整的完整概念,探讨了冰川均衡调整对冰后地壳运动、全球海平面变化、地球重力场、地球旋转运动和应力状态的影响,再分析了冰川均衡调整研究的科学目标和冰川均衡调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最后指出了冰川均衡调整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 汪汉胜WU Patrick许厚泽
- 冰川均衡调整重力与径向位移关系的不确定性研究
- <正>1.引言冰川均衡调整(GIA)主要是指粘弹地球对末次冰期以来冰退期地表冰负荷和海水负荷变化的响应,主要表现为地壳的运动、地球重力场和海平面的变化等。重力卫星GRACE能在全球范围内精确地监测地球重力场的变化、进而有...
- 贾路路汪汉胜相龙伟
- 关键词:径向位移
- 文献传递
- DInSAR技术对地震同震形变场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可用于监测厘米级或更微小的地表形变,以揭示许多物理现象,如地震形变、火山运动、大气变化、冰川漂移、地面沉降以及山体滑坡等。DInSAR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地物具有一定的穿透性等传统测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简要介绍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处理流程,以Bam地震为例提取Bam地震的同震形变场。
- 胡波汪汉胜
-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地震形变地面沉降
- 末次冰期冰盖消融对东亚历史相对海平面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9
- 2012年
- 基于新的末次冰期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利用有限元算法模拟了盛冰期以来东亚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并与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早期相对海平面上升由盛冰期后全球冰盖消融控制,后期的变化则由地壳黏性均衡调整控制;每个时期的结果均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与地壳均衡作用及远场均衡效应的区域性差异有关;模拟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冰盖消融模型差异的影响,量级在观测误差范围内.此外,利用本文的GIA模拟结果,对东亚海岸历史相对海平面观测进行改正,揭示了华南全新世以来不同阶段的地壳垂直运动,其中3—8kaBP地壳以较稳定的速率(1~4mm/a)下沉,之后则以较小速率下降或隆升,推测可能与东南部菲律宾板块的俯冲有关;揭示近千年来粤东海岸和珠江三角洲地壳垂直运动有长期隆升趋势,而近三十年的观测结果则显示下沉,推测该差异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沉降有关.
- 汪汉胜贾路路WU Patrick江利明胡波相龙伟
- 关键词:末次冰期地壳垂直运动
- 利用GRACE重力和GPS探测北美北欧水储量变化十年趋势
- <正>2002年欧美联合发射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CE)卫星,通过精确测量重力(主要是来自陆地水引力)的变化,它能在全球范围内逐月追踪陆地水储量的变化,但在北美北欧地区却遭遇瓶颈[1,2]。因为这些地区在末次冰期基本...
- 汪汉胜相龙伟贾路路李德亮江利明沈强
- 关键词:GPS水储量变化GRACE
- 文献传递
- 冰川均衡调整对南极冰质量平衡监测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被引量:15
- 2011年
- 本文研究了新的全球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对南极冰盖质量平衡监测的影响,考虑现有冰川负荷模型和地幔黏滞度模型的差异,完整评估了结果的不确定性,最后结合GRACE和卫星测高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IA对GRACE监测的等效水柱变化有重大影响,较大的GIA影响出现在西南极,沿罗斯冰架-卡姆布冰流-罗尼冰架-南极半岛分布,最大值在卡姆布冰流,达到29.8 mm/a;GIA对南极整体冰质量平衡的影响达到134±28 Gt/a.在不确定性的方差中,西南极和东南极分别以冰负荷模型差异和地幔黏滞度差异影响为主,对整个南极,冰模型差异影响占88.4%;在一些典型地区,GRACE监测的等效水柱在扣除GIA前后分别是,卡姆布冰流~32.8 mm/a和~6.3 mm/a,阿蒙森海湾~-95.3 mm/a和~-102.5 mm/a,Enderby Land~13.6 mm/a和~8.1 mm/a.整个南极冰盖总质量变化在扣除GIA贡献后为-82±29 Gt/a,该估计与卫星测高结果较吻合.此外,GIA对卫星测高监测的冰面高程变化的影响一般不超过8%.本研究为空间大地测量监测南极冰质量平衡提供了新的改正模型.
- 贾路路汪汉胜相龙伟WU Patrick李斐史红岭
- 关键词:空间大地测量
- 青藏高原粘弹地球模型空间的简正模分析结果
- 1.引言青藏高原冰川均衡调整GIA是指青藏高原对末次冰期盛冰期以来冰川消退的负荷响应,现在主要表现为对地壳运动、地球重力场变化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因此,青藏高原GIA研究对末次冰期规模和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 相龙伟汪汉胜贾路路江利明胡波高鹏
- 关键词:地球模型青藏高原
- 二轨法DInSAR技术监测城市地表沉降被引量:19
- 2010年
-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用于监测大范围地表形变的新技术,具有精度高、监测范围广等特点。文中深入分析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成功获取西安市中心城区相隔9个月的地面沉降结果,与常规方法获取的沉降图对比,发现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而证明利用DInSAR技术监测城市地面沉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胡波汪汉胜
- 关键词:地面沉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 DInSAR技术监测玉树地震同震形变场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近二十年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DInSAR)作为一种监测地表形变的有效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视线向精度可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该技术尤其是对监测快速、激烈的地表形变更为有效,如地震、火山等。利用DInSAR技术,选用日本ALOS卫星PALSAR数据,获取了2010-04-14玉树Mw6.9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地表至少发生过3次地表破裂,沿断层走向的形变分布范围远远大于垂直断层分布范围,形变分布特征以左旋走滑为主。
- 刘学武胡波莫玉娟白蓉
-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地震形变地面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