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2059)

作品数:8 被引量:117H指数:6
相关作者:姚鑫张永双周能娟郭长宝许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矿业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滑坡
  • 3篇雷达
  • 3篇边坡
  • 3篇边坡工程
  • 2篇地壳
  • 2篇地壳稳定性
  • 2篇地震
  • 2篇区域地壳
  • 2篇区域地壳稳定...
  • 2篇离散元
  • 2篇离散元模拟
  • 2篇滑坡变形
  • 2篇干涉雷达
  • 1篇地震断裂
  • 1篇地震迁移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断裂带
  • 1篇形变
  • 1篇于田地震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6篇姚鑫
  • 4篇张永双
  • 2篇郭长宝
  • 2篇曹琰波
  • 2篇周能娟
  • 1篇涂新斌
  • 1篇刘丰敏
  • 1篇余凯
  • 1篇陈奇
  • 1篇崔芳鹏
  • 1篇戴福初
  • 1篇熊探宇
  • 1篇许丹
  • 1篇闵弘
  • 1篇许冲
  • 1篇王桂杰
  • 1篇刘远

传媒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Acta G...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干涉雷达的玉树地震断裂运动模式与地震迁移趋势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利用地震前后2期ALOS雷达数据进行了地表同震形变场InSAR解译研究,获取了高质量的干涉图像,并解算出定量变形场。进而根据干涉计算的变形方向、变形范围、变形量和变形梯度,参考该区的构造背景和走滑断裂的力学机理对本次地震构造活动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玉树地震引发了地表NWW走向、由5段构成的'S'形走滑断裂,总体为左阶排列,走滑量从10.2cm到133.2cm不等,走滑极值可达195cm,其中在结古镇和隆宝镇附近的两段出现较明显的地表破裂;2)断裂两侧的雷达视线向运动方向和运动量的差异预示发震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SW盘为主动盘;3)宏观震中可以定位于玉树县城西北约16km的地表陡变带附近;4)发震断裂地表行迹、变形量和地表破裂幅度预示余震将主要沿发震断裂向NW迁移;5)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地块的分区,本次地震属于羌塘地块活动的结果,与巴颜喀拉地块活动引发的汶川地震不存在直接的关联。
姚鑫张永双熊探宇孙岳
关键词:地震玉树地震INSAR
基于PS-InSAR技术的断裂带近场变形特征提取被引量:9
2015年
断裂带近场变形特征不仅对新构造研究、地震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直接服务于工程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鲜水河断裂八美—道孚段为研究区,选用多期L波段的雷达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 SAR,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进行了2007—2011年的变形测量,结合其他资料综合分析了断裂带近场复杂的变形规律:1断裂间震期变形以负值为主,速率南段大于北段,两侧LOS东向运动速率差有所区别,南西侧速率大于北东侧速率,远离断裂带速度差明显,靠近断裂带速度差小,反映了断裂的整体东向运动和左旋相对运动;2断裂带附近,PS(Persistent Scatterer)点变形以较小的负值和正值为主,反映了地表的抬升,所在位置主要为湿地、山脚地下水出露点、河岸沟壑,推测原因为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地下水抬升使地表发生鼓胀变形,季节性冻胀导致的湿地趋势抬升增长,断裂带附近的破碎岩土体具有一定的膨胀性;3断裂带中古—八美段表现出大范围的升高变形为断裂在近场的逆冲抬升作用,以及宽大韧性剪切带的存在以此来吸收协调鲜水河断裂的整体变形;4在斜坡带上高变形PS"点团",反映了斜坡的重力变形作用,尤其在道孚—松林口段、乾宁盆地—龙灯坝段非常显著,体现了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5PS-In SAR高精度观测结果表明,活动断裂的变形是复杂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分段、不同构造部位变形量和变形范围具有较大差异,不能简单考虑以断裂带为界的整体平移或升降。
李凌婧姚鑫张永双王桂杰郭长宝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干涉雷达
于田地震同震形变场ALOS干涉雷达观测及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2008年3月21日发生在新疆于田的7.3级地震是继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的最大一次7级以上地震。地震是构造活动的集中反映,会伴随着较大的地表形变及断裂的明显活动,能够放大构造正常的活动方式,同震变形场是这种放大作用在地表的直观反映,对于认识发震断裂运动性质,研究邻近构造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西北缘自然环境恶劣,常规方法无法对于田地震开展及时有效的同震形变测量,凸显出差分干涉雷达(InSAR)技术的优势。在介绍InSAR观测原理基础上,通过地震前后ALOS干涉雷达观测获取了于田地震的同震变形场,并结合构造背景揭示出:于田Ms 7.3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康西瓦断裂东南端的南北2个分支(大红柳滩断裂和慕士山南麓断裂)和阿尔金断裂西南端帚状的3个分支交汇的三角地带;于田地震引发了阿尔金断裂一近南北向分支断裂的同震地表破裂,破裂长度为25.6 km;发震断层为正断层,倾向西,上盘的最大运动幅度在200 cm以上;于田地震所在的两大断裂交汇处的构造应力场以近南北向挤压为主。
许丹姚鑫陈奇孙岳刘远刘丰敏
关键词:于田地震阿尔金断裂
唐家山滑坡变形运动机制的离散元模拟
地震是滑坡灾害的一个重要触发因素,而这类形式的滑坡通常危害较大。以汶川地震触发的唐家山滑坡为例,在野外现场调查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滑坡由变形累积到破坏滑动的全过程进行模拟,以研究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滑坡的变形...
曹琰波戴福初许冲涂新斌闵弘崔芳鹏
关键词:边坡工程
文献传递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进展与问题,兼谈规范编制被引量:14
2014年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是工程地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在我国几十年的工程地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项特有的区域工程地质理论方法体系,在重大工程场地选址、国土资源规划、减灾防灾等地质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理论方法,被广大工程地质工作者所广泛接受使用。本文通过对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的回顾和总结,划分了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上世纪50~70年代的孕育期、60~80年代的形成期、80年代-2l世纪初的发展期、21世纪以来的徘徊期,并分析了目前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部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规范的制定,对规范的社会需求、编制理念、主要内容结构等进行了说明,对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解决意见,目的为这项我国特有的区域工程地质理论的发展和规范的贯彻实施助一臂之力。
姚鑫
关键词:区域地壳稳定性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Emergency Investigation of Surface Ruptures and Geohazards Induced by the M_s 7.1 Yushu Earthquake被引量:17
2010年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InSAR technology w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our emergency investigation of surface ruptures and geohazards induced by the Yushu earthquake.The earthquake-generating fault of the Yushu earthquake is the Yushu section of the Garze-Yushu faults zone.It strikes NWW-NW,23 km long near the Yushu County seat,dominated by left-lateral strike slip,and appearing as a surface rupture zone.The macroscopic epicenter is positioned at Guo-yang-yan -song-duo of Gyegu Town(33°03'11"N,96°51'26"E),where the co-seismic horizontal offset measured is 1.75 m.Geohazards induced by the Yushu earthquake are mainly rockfalls,landslides,debris flows, and unstable slopes.They are controlled by the earthquake-generating fault and are mostly distributed along it.There are several geohazard chains having been established,such as earthquake,canal damage,soil liquefying,landslide-debris flow,earthquake,soil liquefying,roadbed deformation,etc.In order to prevent seismic hazards,generally,where there is a visible surface rupture induced by the Yushu earthquake,reconstruction should be at least beyond 20 m,on each side,from it.Sufficient attention should also be given to potential geohazards or geohazard chains induced by the earthquake.
ZHANG YongshuangYAO XinXIONG TanyuMA YinshengHU DaogongYANG NongGUO Changbao
“1·11”镇雄灾难性滑坡滑动机制--高孔隙度土流态化启动与滑动液化被引量:10
2014年
针对2013年1月11日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发生山体滑坡的特点及滑坡发生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基于灾后及时地质调查、滑坡测量、土体取样和物理力学试验,对滑坡的成灾环境和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云贵高原北缘垂直气候和微地貌影响下,在所谓的旱季(1月)局地仍有较丰沛的降水;(2)历史成因和所在层位决定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崩坡堆积物是一套易饱水的高孔隙度易滑土层;(3)滑源高孔隙度土饱和流态化启动和滑动液化是灾害突然发生和远程运动的力学机制;(4)结合附近煤矿小规模开采、煤层深埋和滑坡发生时无瓦斯爆炸、无塌方的事实,可以排除地下采矿诱发滑坡的猜测。镇雄滑坡的成灾地质条件和滑动机制在我国西南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今后的减灾、防灾工作中需要关注。
姚鑫余凯张永双李凌婧周能娟
关键词:边坡工程土质滑坡土体液化
青藏高原东缘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被引量:12
2015年
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运动复杂而强烈,地震与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意义重大。基于地质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相互补充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选择深部地球物理场、区域构造变形、地震活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为内动力因素,地形地貌、降雨量、河流冲蚀组合计算所产生的地质灾害条件作为外动力因素,地层岩性和活动断裂影响带作为介质因素,进行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地质要素梯度来反映内动力作用和通过地质环境要素综合分析表现外动力作用是提高评价准确性的有效手段;青藏高原东缘可分为8个构造特征差异显著的一级分区,75个综合因素差别较大的二级分区,653个外动力条件有一定差别的三级分区;总体而言,龙门山断裂、鲜水河断裂和安宁河断裂带构成的Y字型构造格架断裂带附近的地壳稳定性最差,西部次之,东部最好,北部区块较完整,南部复杂破碎。
姚鑫李凌婧张永双郭长宝周能娟
关键词:区域地壳稳定性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地质灾害
唐家山滑坡变形运动机制的离散元模拟被引量:53
2011年
地震是滑坡灾害的一个重要触发因素,而这类形式的滑坡通常危害较大。以汶川地震触发的唐家山滑坡为例,在野外现场调查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滑坡由变形累积到破坏滑动的全过程进行模拟,以研究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在地震力及滑体重力作用下,坡顶首先形成应力集中,滑体沿中后部的软弱面产生蠕变变形,随着持续的地震动力输入,应力不断向中前部的锁固段集中,使得变形沿接触面不断向坡脚方向扩展,最终从坡脚剪出,破裂面贯通形成滑带;通过滑动过程模拟表明,唐家山滑坡运动模式为:启动→高速滑动→碰撞停积→自稳过程,滑坡滑动过程中,斜坡表层部分块体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发生临空抛射现象,表层岩体在滑动过程中,受地震竖向作用力而发生垂直抛落现象;地震力作用下坡体中质点加速度、速度具有高程放大效应,表现为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竖向加速度放大系数、水平速度放大系数大于竖向速度放大系数,对比结构面监测点和基岩监测点加速度、速度放大系数,表明滑坡启动时具有较大的加速度,也说明不连续结构面对岩质边坡的动力反应起着控制性作用。
曹琰波戴福初许冲涂新斌闵弘崔芳鹏
关键词:边坡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