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2067)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治郭菊娥李培曾先峰连玉君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城市
  • 2篇能源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拥挤效应
  • 1篇中国城
  • 1篇中国城市群
  • 1篇碳排放
  • 1篇能源强度
  • 1篇能源效率
  • 1篇圈层
  • 1篇圈层结构
  • 1篇经济集聚
  • 1篇居住
  • 1篇环境成本
  • 1篇城市家庭
  • 1篇城市能源
  • 1篇城市群

机构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作者

  • 3篇郭菊娥
  • 3篇李治
  • 2篇李培
  • 1篇曾先峰

传媒

  • 2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生态经济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城市能源效率测度方法与评价研究
2015年
如何测量城市能源效率已经成为低碳城市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这其中又在城市能源效率划分和数据空间范围界定等领域存在颇多争议。基于城市能源研究的分析框架,文章将城市能源效率测度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分别对国内外所使用的能源效率指标、能源消费数据获取方法进行对比评价,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探讨了不同测度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在城市能源效率分析中的优势和局限,并指出如何增强国外相关研究方法的适用性以及明确相关研究结论的政策边界范围。
李治郭菊娥
关键词:能源效率城市
城市家庭碳排放影响因素与跨城市差异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我国城市化发展既提高了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同时又增加了碳排放。本文使用56个城市的微观家庭数据,在各个城市层面上建立不同类型能源消耗的行为方程,对包含固定收入、家庭规模和户主年龄的标准家庭居住碳排放进行有效的估算,同时对跨城市差异进行分析解释。结果表明,在以标准家庭居住碳排放为唯一衡量标准时,东川市和蚌埠市是碳排放最少的城市,而新乡市与郑州市则是碳排放最多的城市,很多低排放城市位于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的南侧,大城市排放要高于中小城市。通过对城市收入弹性的估算,发现相对富裕的家庭会增加消耗清洁燃料。一个家庭从低排放城市移动到高排放城市造成的环境成本占家庭年均收入的6.6%,同时低密度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具有严寒气候的城市都会增加居住碳排放。这些实证研究结果可以辅助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者进行"低碳城市"或"低碳生活模式"等相关政策的制定。
李治李培郭菊娥曾先峰
关键词:环境成本
中国城市群“圈层”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实证被引量:6
2014年
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利用2000-2011年十大城市群99个城市数据,首先结合城市引力模型来计算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引力强度与中心城市自身引力强度之比来描述城市群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经济联系转化的相对程度,通过给出设定的0.4-0.6之间的边界标准并使获得的比值与之相比较,比较结果可以描述中心城市规模密度及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规模密度转换差异并对城市群"圈层"结构进行测度;其次在城市层面建立实证模型对城市群"圈层"结构降低能源强度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在控制了一系列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后,回归结果显示,城市群由于集聚程度的饱和而出现向外扩张的趋势,随着次一级经济发展带的不断形成,这种循环运动增强了中心城市的影响力,从而使得中心城市和周围城市所在区域形成了表征区域集聚的城市群"圈层"结构,该圈层结构是在聚集效应和拥挤效应共同作用下通过合理布局从而最终达到降低能源强度的目标。但随着集聚程度的饱和,在0.45边界标准之后,拥挤效应的约束性作用显现,降低能源强度程度显著变小,在0.6边界标准降低能源强度程度达到了最低,控制政府干预的核心影响因素城市市区个数变量发现,"行政区经济"会间接通过增强行政成本而提高了能源强度,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这些实证研究结果具有显著的政策含义,通过进一步探寻空间和市场力量共同降低能源强度的可行选择,推动空间节约式的布局道路,使得城市群的层级形成为提升能源效率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实现途径。
李治郭菊娥李培
关键词:经济集聚拥挤效应能源强度城市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