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110004)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文君白静杨义玲更多>>
- 相关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改变被引量:15
- 2015年
-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1],具有复杂的异质发病和临床出血表型不一的特点,目前对本病认识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和生成不足[2-3],颅内出血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本病的诊断尚无“金标准”,骨髓穿刺具有创伤性,
- 白静刘文君
- 关键词: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功能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血小板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人类血液中的血小板在各种生命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广泛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物过程,如血栓、炎症、伤口愈合和血栓形成等。血小板无细胞核,因而对它的研究无法采用传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比之下,蛋白质组学、基因组蛋白质等研究将对血小板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且血小板蛋白质组学已被应用于解析血小板蛋白质组的各种复杂生物过程。本文对血小板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诸如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研究技术,与血小板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及血小板蛋白质组学和疾病等。
- 杨义玲刘文君
- 关键词:血小板蛋白质组学血栓
- 关于“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的解读被引量:10
- 2014年
-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良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自发性免疫紊乱所致的独立性血小板减少(以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ITP 的诊断阈值)。根据国际 ITP 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IWG)最新指南,统一将ITP命名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更准确表述其发病机制及出血症状[1]。尽管该国际指南已将本病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关于儿童ITP 的特点,涉及药物治疗及观察、治疗相关出血症状与血小板减少及其住院与门诊诊治方式等问题,不同国家对儿童ITP的管理方式各异[2]。结合国际标准与中国特点,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相关专家制定《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3],作为规范儿童 ITP诊治的国内指南。本文就《建议》所涉及内容进行进一步探讨和补充。
- 刘文君徐倩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性儿童诊疗出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