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EFA090378)

作品数:4 被引量:61H指数:3
相关作者:钱雨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学前教育
  • 3篇教育
  • 2篇教育质量
  • 2篇课程
  • 1篇学前教育课程
  • 1篇学前教育质量
  • 1篇质量监管体系
  • 1篇现象学
  • 1篇教育课
  • 1篇教育课程
  • 1篇课程研究
  • 1篇发展特点与趋...

机构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钱雨

传媒

  • 2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的发展与启示被引量:17
2012年
2012年1月,澳大利亚推出了新的"早期教养国家质量框架",该框架包括立法、质量标准、评估程序及评估机构四部分内容。以这一框架为核心,澳大利亚政府鼓励各学术机构参与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推动了"学前教育有效性研究"等大型评估项目的开展。这告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评价的作用,拓展评价主体,并不断提高评价质量。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也将是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发展的趋势。
钱雨
关键词:学前教育
美国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研究项目的背景、内容、实施及其启示被引量:7
2011年
课程评价是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种类繁多,但有关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却十分滞后,无法对各种课程的质量和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严重制约了我国学前课程建设的质量。美国教育科学院于2002年启动的"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研究"项目对发展我国学前教育课程评价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价值。该项目是随着美国各级政府为低收入或处境不利儿童提供越来越多的早期教育机会而产生的,旨在探究和验证各类早期教育课程对这些儿童入学准备的具体效果。为此,组建了专门的课程实施团队,实践了14种较具代表性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而后由独立的课程评价团队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他们广泛采用了儿童评价、教师报告、课堂观察、教师访谈与问卷调查、家长访谈等量化与质性评价方法,所得结论虽然不容乐观,亦受到多方质疑,认为该项目在评价目标、所选样本、考虑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数据程度等方面存在诸多局限,但其历时七年的研究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提高对学前教育课程评价作用与意义的认识,并在此观念指导下,努力建构符合我国实际的科学而专业的学前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同时应充分调动政府、学术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学前教育机构等主动参与课程评价的积极性,促使政府给予政策与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推动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的繁荣,从而为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钱雨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
世界学前教育质量监管体系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37
2012年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开始加强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监控,如美国开展了"QRIS元评价项目"等质量评估与元评估研究;澳大利亚发布了以国家质量标准为核心的"学前教育国家质量框架"。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监管体系的变革呈现了中央整合与地方分权管理结合、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等趋势。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监管体制建设也应制定适宜的学前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关注过程性要素,通过评价工具的改进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钱雨
关键词:教育质量学前教育
课程研究的现象学之路被引量:1
2012年
现象学是研究者研究课程的"一条道路,一个过程"。中国的课程研究需要借鉴现象学的观点,以现象学的思维态度对教育领域"见事不见人"的唯科学主义研究范式提出批判。课程现象学对于我国课程研究的意义在于,必须解构传统的课程概念,重新理解课程事实,用现象学的"关切"探究中国课程话语的意义,使课程研究实现从工具兴趣向理智兴趣的转换,让教与学成为一种伦理存在方式。
钱雨
关键词:课程研究现象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