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1210211007)
-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旭刚孙丽蓉郭大勇刘素云徐晓峰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铁硫循环与光照的关系被引量:5
- 2013年
- 采用恒温厌氧培养试验研究了黑暗、光照、黑暗转光照和光照转黑暗条件下水稻土中硫酸盐还原和铁的氧化还原。结果表明光照是调控土壤铁、硫生物化学转化的一个关键环境因素,光照对铁、硫还原的抑制作用体现在5 d后。黑暗培养30 d土壤游离铁的70.07%可被还原;光照培养时35.60μmol g-1Fe(III)先被还原后被氧化,30 d后仍有32.70%的游离铁被还原,转黑暗后被氧化的铁可再次被还原。黑暗时土壤中99.50%的水溶性硫酸盐(WSS)在可5 d内被还原,光照培养30 d有42.73%的WSS被还原。水溶性无机碳(WSIC)与体系中Fe(II)和WSS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无光照转换时水溶性有机碳(WSOC)与Fe(II)和WSS的转化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黑暗条件下WSOC>7.89μmol g-1时,体系中Fe(III)和WSS还原;光照条件下WSOC>8.27μmol g-1时体系中Fe(III)还原,WSOC>8.40μmol g-1时WSS还原。
- 王旭刚徐晓峰孙丽蓉郭大勇黄海霞王发园
- 关键词:水稻土铁氧化物
- 豫西地区有效态Zn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野外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西地区有效Zn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锌肥的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豫西地区土壤全Zn含量介于63.437~164.675mg/kg,平均81.483mg/kg,有效Zn含量介于0.272~7.020mg/kg,平均1.147mg/kg,表现为山地<丘陵<平原。土壤有效Zn与全Zn、海拔高度、全N、速效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558、0.201、0.291、0.296、0.222,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16;有效Zn与全Zn、pH值的关系用直线方程可以较好拟合,有效Zn与有机质、全N、速效P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拟合,有效Zn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宜用指数函数拟合;通径分析表明,各因子对有效Zn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海拔>全N>速效P>pH值>有机质,海拔对Zn有效性的作用最为明显。
- 付彭辉孔欣欣牛佩佩刘继奎孙梦晗王旭刚
- 关键词:土壤锌影响因素
- 豫西地区有效铜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西地区农田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豫西地区全铜含量介于23.60~52.70mg·kg^-1,平均30.17 mg·kg^-1,有效铜含量介于0.28~4.13 mg·kg^-1,平均0.89mg·kg^-1,表现为山地<丘陵<平原。本区域有15.93%的样点有效铜含量低于缺铜临界值,有60.44%的样点濒临缺铜。土壤有效铜含量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茬玉米土壤有效铜含量最高,平均1.18 mg·kg^-1,前茬红薯土壤有效铜含量最低,平均0.63mg·kg^-1。
- 吕静霞王旭刚付彭辉刘继奎徐晓峰孙丽蓉
- 关键词:影响因素旱地土壤
- pH与石灰性水稻土铁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被引量:14
- 2014年
- 光照和pH是调控土壤铁氧化物厌氧生物氧化还原的关键环境因素。本文采用恒温厌氧培养试验研究了黑暗、光照条件下土壤pH的变化及pH对铁氧化还原的影响,探索了pH与Fe(II)和水溶性无机碳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照可改变土壤厌氧培养过程中pH的变化趋势,避光培养时土壤pH呈降低趋势,光照时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pH介于4-9之间均可发生铁的还原反应,pH=7时还原量最大,128.5 μmol g^-1,pH调至4和9均可抑制避光条件下的铁还原。光照条件下pH 6-8时可发生Fe(II)的再氧化,控制初始pH为7时可使其再氧化量增加77.13%,达49.17 μmol g^-1。厌氧培养过程中Fe(II)与水溶性无机碳在避光时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H与Fe(II)和水溶性无机碳之间均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
- 李金珠王旭刚袁雪红张苹胡俊孙丽蓉
- 关键词:PH水稻土
- 3种改良剂对烟叶微量元素含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通过调查豫西烟田土壤微量元素Cu、Zn、Mn、Fe的含量状况,研究了3种常见土壤改良剂(土壤调理剂、聚丙烯酰胺、腐殖酸)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及烟草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改良剂均对土壤有效Mn含量有显著的改良效果,施用后土壤有效Mn含量可增加42.85%,且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对于有效Zn改良效果均不理想,但均可促进烟叶的Zn含量,施用腐殖酸烟叶Zn含量增幅最大,可达80.32%。施用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和聚丙烯酰胺均可提高烟叶的产量,产量增幅分别为26.00%、76.88%和66.07%,施用腐殖酸和土壤调理剂可增加上等烟比例,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4.22%和5.33%。
- 刘素云王旭刚董晓兵徐国伟吴彩凤
- 关键词:土壤改良腐殖酸烟草微量元素
- 褐土中铁的氧化还原与碳素转化被引量:9
- 2013年
- 采用泥浆厌氧恒温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光照对旱作褐土中氧化铁的厌氧还原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土壤中铁氧化物的还原-氧化过程与碳素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旱作褐土中游离铁氧化物的55.31%可在厌氧避光条件下发生还原,厌氧光照条件下游离铁氧化物的还原率最大仅为38.90%,还原产生的Fe(Ⅱ)可能被蓝细菌中的鱼腥蓝细菌属光合过程产生的氧氧化,40 d培养后其游离铁氧化物还原率低至7.95%。厌氧避光条件下培养40 d后土壤中水溶性总碳、无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69%和246%,厌氧光照条件下水溶性总碳和无机碳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0 d培养后仅为反应前的47%和70%。水溶性总碳和无机碳含量分别与Fe(T)和Fe(Ⅱ)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 孙丽蓉黄海霞王旭刚郭大勇王利朋刘素云
- 关键词:铁氧化物
- 水稻土中铁氧化还原循环的光照水分效应被引量:4
- 2014年
- 水稻土中铁的氧化还原循环与CO2和CH4排放关系密切。采用恒温厌氧培养试验分别在黑暗、光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状况对水稻土中铁氧化还原过程、水溶性碳含量及CO2和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和光照是调控土壤铁氧化还原过程及其耦合的碳转化过程的关键环境因子。避光时增加含水量缩短铁还原最大速率出现的时间,促进CH4排放。光照条件下含水量小于50%时增加含水量可促进亚铁的再氧化,大于50%时则抑制了亚铁的再氧化。避光时增加含水量可增加体系的水溶性无机碳含量(WSIC),WSIC与CH4的排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光照可显著降低体系的WSIC,降低幅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含水量25%~200%范围内,光照可使CO2和CH4排放量分别降低95.80%和96.08%。
- 王旭刚郭大勇张苹袁雪红孙丽蓉
- 关键词:铁氧化物温室气体水分效应
- 旱作褐土中铁氧化物的厌氧还原动力学特征被引量:6
- 2013年
- 异化铁还原是厌氧环境中有机物降解的重要微生物过程,不仅影响Cr、U等无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还与CH4、N2O、H2S等温室气体的释放关系密切。本文选择7个旱作褐土样品,采用泥浆厌氧恒温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旱作褐土中氧化铁的厌氧还原特征,结果表明旱作褐土在淹水条件下可以发生铁氧化物的异化还原,其还原潜势介于4.47~5.95 mg g-1之间,还原速率常数介于0.15~0.27 d-1之间。褐土中部分晶态铁氧化物可在这一过程中被还原,游离铁的平均还原率为41.95%。经过40 d厌氧培养后,99.26%的NO-3和88.82%的SO24-被还原。还原过程的速率常数k、Vmax、Tmax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加,还原潜势与土壤SO24-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 孙丽蓉王旭刚郭大勇王利朋刘素云郭永新
- 关键词:铁氧化物
- 旱作褐土中氧化铁的厌氧还原与光合型亚铁氧化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土壤中铁的氧还过程与碳氮转化及自净能力关系密切,已还原亚铁的氧化受土壤性质的影响。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旱作褐土中铁还原氧化过程、及其与水溶性碳、NO3-、SO42-的关系。结果表明旱作褐土中铁氧化物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可先被还原后被再次氧化,其再氧化量介于1.46~3.00mgg-1之间,平均2.09mgg-1;再氧化速率常数介于0.23—0.80d-1之间,平均0.48d-1。再氧化量与土壤无定形铁、水溶性硫酸盐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总氮、总磷显著正相关;再氧化速率常数与土壤有机碳显著负相关,与黏粒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厌氧光照培养可使旱作褐土水溶性无机碳平均降低52.74%,水溶性No;降低92.15%,水溶性SO42-增加55.38%。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旱作土壤潜在的微生物铁循环转化方式提供理论支持。
- 孙丽蓉王旭刚徐晓峰郭大勇
- 关键词:铁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