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X054)

作品数:19 被引量:86H指数:7
相关作者:马向真徐萍萍陈进华张廷干王锋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8篇心态
  • 8篇社会
  • 7篇道德
  • 7篇社会心态
  • 7篇会心
  • 5篇伦理
  • 3篇自我
  • 2篇道德价值
  • 2篇心理
  • 2篇社会责任
  • 2篇社会转型
  • 2篇社会转型期
  • 2篇视阈
  • 2篇企业
  • 2篇企业公民
  • 2篇企业社会
  • 2篇企业社会责任
  • 2篇自我和谐
  • 2篇伦理精神
  • 2篇教师

机构

  • 15篇东南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14篇马向真
  • 6篇徐萍萍
  • 3篇陈进华
  • 3篇张廷干
  • 1篇张雷
  • 1篇王锋

传媒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学术交流
  • 2篇学术研究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学海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求实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高教探索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耻感:个体自律的道德心理机制被引量:7
2010年
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中,即一个荣辱善恶有着明确标识的社会中,人们如何从知耻走向尚荣?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悔恨是人们由知耻走向尚荣的心理转折点。而这种转化又以知耻为道德前提,即个体已有善恶是非观念,且处于祛恶向善的待发点上。如此这种道德心理转化才成为可能。
王锋
关键词:知耻悔恨
道德调控与和谐社会心态塑造被引量:14
2009年
和谐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它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和谐社会心态的塑造需要借助道德调控的力量。道德调控既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有效手段,也是塑造和谐心态的重要保障。确立道德调控的目标体系、运用多种道德调控手段、构建良性的道德保障体系、加强道德调控的法律规约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的重要策略。尤其在社会公德方面,把"道德的应当"转化为"道德的必需",以强化民众对道德规范的践行,增强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培育和塑造美好和谐的社会心态。
马向真徐萍萍
关键词:道德调控社会心态
现代性社会心态的道德哲学分析与调适被引量:4
2010年
在道德哲学的视阈中,作为精神结构的社会心态,其和谐体现为在"道德世界"和"伦理世界"中预设着的一种精神本性的统一性,即个体自身、道德与自然、特殊与普遍、个体与实体之间的统一状态及其应然关系。如果把实体与个体关系中两者的位移与置换看作是伦理世界中"精神性"心态结构的第一次异化与裂变,那么,在道德世界中的自我同一性危机以及动力机制中道德自我意识执着于某种"自然性"则是伦理精神和社会主体心态精神结构的现实性异变。因此,现代性社会心态失序根源于以"自然规律"僭越"道德规律"、以个体本位理性取代"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基于此,本文揭示了社会心态结构与当代道德哲学和道德建构中的一些现代性难题的内在相关性并为社会心态的调适提供某种可能的伦理路径。
张廷干马向真
关键词:社会心态道德哲学伦理世界观道德世界观
和谐社会中的自我和谐蕴义被引量:10
2011年
自我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与现实基础。研究表明,自我和谐是心理和谐一个方面,当前中国人主要将其理解为一种与生活、工作、个性、情绪相联系的主观体验。和谐社会中的自我和谐应是基于内在人格与价值观念两方面的自我和谐。
徐萍萍马向真
关键词:和谐社会自我和谐
新兴群体和大学生群体伦理道德心理的调查分析
2010年
对新兴群体和青年大学生群体在遭遇现代性乃至后现代性伦理诉求与传统伦理诉求、主流意识形态道德话语与边缘性道德话语之间的张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异动及其机制进行调查分析,对于审察现阶段伦理关系及其变迁以及道德生活世界的状况,建构一种"伦理和谐",有着显见的价值与意义。
马向真
关键词:伦理精神道德心理大学生群体
基于人口学变量研究的当代中国社会心态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1206份问卷调查表明,男女两性、出生年代、收入在社会心态上没有显著差异。教育程度、职业对社会心态与道德状况有着显著差异。总群体在社会心态的评价上趋向于消积评判,情绪表达比社会认知更为强烈,部分群体中认知与情绪充满了不一致倾向,内心冲突明显。
马向真
关键词:社会心态人口学变量
企业公民与和谐社会心态塑造被引量:1
2008年
和谐的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企业公民观的确立,是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内涵要义和逻辑起点。在塑造和谐社会心态的过程中,企业具有其他社会组织无可比拟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在树立企业公民观、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完善EAP制度等方面,均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
陈进华
关键词:企业公民企业社会责任
论老子道德观视阈下人的自我和谐被引量:3
2010年
塑造和谐心态、实现自我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基石。自我和谐的理念可以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找到历史依据。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德是万物分享形上之道而各自获得的本性,二者皆以和谐为内核。从和谐的道德出发,老子反对世俗的价值观,主张人应尊道贵德、无私无为、修身养性,兼具高尚道德品格与高度社会责任感,成为自我和谐的圣人。老子关于和谐道德的论述启示人们:要实现自我和谐需要对人生的终极价值有所把握;需要在培养健康统一人格的同时,加强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实现自我和谐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徐萍萍马向真
关键词:老子自我
和谐伦理精神的后现代建构
2010年
现代性伦理道德问题已成为包括西方和中国在内的现代人所无法逃避的现实,我们需要去审视实体和制度规范本身的伦理价值或正当性以及道德个体化与道德普遍性对立的现代性事实,为和谐伦理精神的建构提供某种可能的路径。
马向真张廷干
关键词:和谐伦理精神自我同一性
社会转型期“灵魂工程师”的困惑与应对——基于江苏高校教师社会心态的调查分析
2012年
在社会心态是某一历史时期内社会上广泛形成和存在于各类社会群体中的知、情、意、行和价值取向的总和。调查显示,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美誉的高校教师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心态出现了一定偏差,表现为法制意识薄弱、政治参与性低、仇富仇官和怀旧情绪等。但总的来说其心态基本良好,价值取向积极、社会情绪乐观、具有比较清醒的社会认识、强烈的责任意识,表现出了积极的道德践行。鉴于社会心态是主体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且与时代的整体精神相联系,笔者认为应从促进社会公正、激发参政热情和伦理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来塑造高校教师的和谐社会心态。
徐萍萍马向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社会心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