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A102)
- 作品数:100 被引量:417H指数:11
- 相关作者:肖才升陈浩东李育强李庠任爱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优质抗虫红花标记杂交棉鲁HB标杂-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5
- 2013年
- 简述了优质红花标记杂交棉鲁HB标杂-5的选育方法、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特有的红花性状可以方便、快捷地在田间区分真假F1代杂交种子。
- 王家宝高明伟赵军胜陈莹王秀丽王留明
- 关键词:杂交棉栽培技术
- 陆地棉GhSPL3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利用生物信息学结合RT-PCR技术从陆地棉中克隆出SPL转录因子,命名为GhSPL3,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JN795132。该基因包含一个426 bp的ORF(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141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hSPL3包含一个典型的SBP结构域和一个核定位信号;进化树分析发现,GhSPL3与AtSPL3聚为一组,推测棉花GhSPL3和拟南芥AtSPL3在结构和功能上可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亚细胞定位表明,GhSPL3定位于细胞核中,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GhSPL3基因在棉花各组织中都有表达,但表达量不同。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顶芽和茎中的表达量,在根和叶中表达量较低。通过分析GhSPL3在顶芽的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发现,GhSPL3在三片真叶展平时的顶芽中表达量最高,推测GhSPL3可能在花芽的分化、生长阶段的转变和花器官的形成上起着重要作用。
- 李洁范术丽宋美珍庞朝友喻树迅
- 关键词:陆地棉亚细胞定位
- 光子陆地棉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以102份光子陆地棉材料为母本,分别与遗传标准系TM-1杂交,获得102个F1群体。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重复,对光子陆地棉材料主要性状进行遗传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11个性状表型差异均较大,材料间产量性状(株高、果枝数、铃数、铃重、衣分和子指)差异大于纤维品质性状(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和伸长率),特别是衣分、铃数等性状差异更明显;除果枝数、马克隆值、伸长率以外,光子亲本群体其他性状的平均值都小于F1群体。而亲本群体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F1,不同光子材料的杂种优势有很大差别,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种质某些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为负值,其后代性状表现劣势;纤维品质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与毛子程度均呈负相关,而产量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与毛子程度均呈正相关,说明可利用光子材料杂种优势改良纤维品质,而其后代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受到限制;SSR分子标记遗传相似系数与各个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的相关都不显著,说明在光子材料的育种中,杂种优势是不能通过亲本之间的遗传背景相似程度来预测的。
- 孙亚莉何守朴孙君灵潘兆娥贾银华庞保印杜雄明
- 关键词:陆地棉杂种优势
- 利用多重PCR-SSR标记鉴别三系杂交棉种子混杂和SSR位点杂合被引量:1
- 2013年
- 杂交种纯度优劣直接决定了杂交种产量,而常规方法鉴定周期长,不能及时反映杂交种纯度,难以指导生产应用。由于种子混杂和SSR位点杂合都会造成株间带型的差异,为提高杂交种纯度鉴定的准确性,本研究从196对SSR引物中筛选到4对在双亲间表现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根据带型特点进行组合,结果显示,利用多重PCR-SSR技术可以区分棉花杂交种种子混杂和SSR位点杂合,为杂交种快速准确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 马维军任爱民尹国张玉娟韩秋成崔明晖
- 关键词:种子纯度
- 辽河流域棉区棉花纤维发育进程研究
- 2015年
- 为明确辽河流域棉区棉花纤维品质主要指标的发育进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以辽河流域棉区的主栽品种‘辽棉19号’和较早引进的抗虫棉品种‘AC-33B’为试材,开花当日挂花标记,花后第9、15、21、27、33、39、45、51天(间隔6天)连续取样。测定各样本纤维品质的5个主要指标——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和伸长率。比较各指标的发育情况、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并形成模拟模型。除马克隆值对环境因素较为敏感外,其余各指标的发育都呈"S"型曲线,且2个品种趋势相近。但2个品种各性状指标之间的作用方式不同。同时,纤维品质各指标的发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其中纤维的伸长发育占主导地位。棉纤维的植株停留时间应在40天以上,但是棉花"过成熟"不利于获得较优的纤维品质。
- 徐敏金路路王子胜
- 关键词:棉花纤维品质发育进程
- 强优势杂交棉品种EK288的推广表现及特点被引量:4
- 2012年
-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花品种EK288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79049"作母本,"6068"作父本配组育成,于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8003。当年湖北省江汉平原棉区和鄂东棉区引进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整个生育期长势强,功能叶持续时间长,后劲足,稳产性较好,产量与品质、抗性协调较好,铃大,吐絮畅,易采收[1]。从2009年开始,连续3年被选为湖北省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统供品种,并在湖北省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在自然灾害频发的3年中,EK288皮棉产量比种植的其他棉花品种增幅稳定在5%以上。
- 詹先进蓝家样陈全求黄云符家平
- 关键词:杂交棉品种棉花品种经济作物
-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人才结构浅析——以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分析了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2008年与2013年人才状况,对目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
- 高亮李庠钟慧陈浩东匡政成王洪肖才升
- 对10个棉花杂交组合竞争优势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利用杂种优势选择杂交棉新品种,通过3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10个杂交组合从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方面与对照(赣棉杂1号)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材料在株高、始果枝着生节位、果枝数、单株成铃、衣分、霜前花率、产量等性状方面表现负向竞争优势,而在始果枝着生高度、单铃重、比强度、纤维长度、整齐度等方面表现正向竞争优势;根据育种目标综合评定,组合1和3为优良组合。
- 崔爱花夏绍南张丽娟高红兵
- 关键词:棉花
- 基于 SSR 标记的短季棉品种 DNA 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为解决长江流域缺乏适合短季棉材料分子分析的SSR引物问题及加强对引进短季棉材料遗传信息的了解,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引进的15份短季棉品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214对候选SSR引物中筛选出稳定性好、多态性高、基本覆盖棉花26条染色体的68对引物,对15份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共检测出178个有效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2.62个;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介于0.2449~0.9061,平均0.6938。品种指纹分析结果显示,在15份材料中,12份材料可采用特征引物进行一次性区分,其他材料需采用引物组合来实现与其他品种的区分,利用4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出21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5.25个,构建了15份材料的指纹图谱。利用NTSYS-pc2.1软件聚类分析表明:材料基因型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5~0.79,平均为0.62,在相似系数0.68处可将材料分为5大类,结合系谱对聚类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为短季棉资源鉴定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 陈浩东肖才升李庠匡政成王为李育强
- 关键词:短季棉SSR指纹图谱
- 不同陆地棉品种花芽分化与茎尖内源激素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8年
- 以百棉1号、中棉所41、鲁棉研21号、DP99B 4个陆地棉品种为材料,在花芽分化解剖学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茎尖中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生长素(IAA)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百棉1号最早开始花芽的形态分化(3叶期),鲁棉研21号和DP99B次之(4叶期),中棉所41最晚(5叶期);4个品种茎尖中的GA_3含量、ZR含量、ABA含量、ZR/IAA值、ABA/IAA值和GA_3/IAA值均在花芽形态分化初期达到高峰,而IAA含量、ZR/GA_3值和ABA/GA_3值均在花芽形态分化初期出现低谷。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的GA_3含量、ZR含量、ABA含量、ZR/IAA值、ABA/IAA值和GA_3/IAA值及低水平的IAA含量、ZR/GA_3值和ABA/GA_3值有利于陆地棉花芽分化。
- 马亮李飞张金宝吴国峰陈宗全王晓玲谭阳光王清连
- 关键词:陆地棉花芽分化内源激素激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