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A103)
- 作品数:73 被引量:515H指数:13
- 相关作者:杨伟光慈佳宾张野杨巍姜龙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JS6-2诱导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玉米单倍体诱导系JS6—2对不同基础材料、不同授粉时期和果穗不同部位的诱导效果,为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单倍体诱导系JS6—2为诱导材料,Stock6和农大高诱1号为对照,对不同基础材料进行了杂交诱导,同时比较了不同授粉时期、不同果穗部位对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JS6—2对自交系及杂交种均具有诱导产生单倍体的能力,对自交系诱导中,JS6—2单倍体诱导率(8.29%)明显高于农大高诱1号(1.70%)和Stock6(O.66%);对杂交种诱导中,JS6—2单倍体诱导率(8.22%)同样明显高于其他2个诱导系(1.35%和0.76%)。JS6—2杂交诱导单倍体最佳时期为雌穗吐丝后3~8d;果穗顶部的单倍体诱导率(6.87%)高于底部(5.61%)。【结论】玉米单倍体诱导系JS6—2的诱导效果明显好于农大高诱1号和Stock6;Reid、NoReid材料以及Reid×DOM和NoReid×DOM杂优模式材料的单倍体诱导率高;田间杂交诱导时,建议在雌穗吐丝3~5d整齐剪断花丝进行杂交诱导,单倍体诱导效果好。
- 杨巍任雪娇崔学宇慈佳宾任启彪杨伟光吴春胜
-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诱导系
- 环境因素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析江苏地区玉米品种植株性状的相关性,并探讨环境因素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方法]在江苏盐城大丰市开展玉米植株性状相关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播种密度6.75万株/hm2;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连云港赣榆县和徐州丰县开展环境因素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试验,播种密度6.75万株/hm2。[结果]比较不同品种的植株性状,发现不同类型的品种间穗下节间数、穗上节间数、地上总节数、株高、穗位高等植株性状显著不同;品种的生育期与植株的地上总节数和穗下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植株的总节数呈显著正相关,穗位高与植株的穗下节数呈显著相关。对3个地点的植株性状和环境因素分析后发现,穗上节数受环境影响小,积温与株高、地上总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积温与穗位高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与株高、穗位高、穗上节数、穗下节数、地上总节数呈正相关,其中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江苏省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 孔令杰马行军卢红孟庆长郑飞赵文明张美景陈艳萍袁建华
- 关键词:光照积温降水植株性状
- 玉米单交种和自交系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的研究被引量:19
- 2012年
- 以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20份玉米单交种和32份自交系为材料,研究玉米单交种和自交系子粒脱水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20份单交种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量变化范围在25%~35%,收获期大部分单交种的子粒含水量集中在25%左右;32份自交系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量变化范围在25%~38%,收获期大部分自交系的子粒含水量在20%~25%;生理成熟后各单交种和自交系的脱水速率有明显差异。
- 丁佳琦王红武刘志芳吴宇锦王万龙黄长玲
- 关键词:玉米单交种自交系子粒
- 玉米穗部性状遗传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以两组PA种质改良系J1255、J1401与S122杂交所形成的6个世代为试验材料,采用郭平仲提出的世代平均数分析方法对玉米穗长、穗粗、籽粒长、百粒重、穗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长与百粒重的遗传受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次之;穗粗、籽粒长和穗粒重的遗传受基因的显性效应作用为主,加性效应次之;上位性效应明显存在于穗部各性状的世代遗传变异中,其中,对于百粒重的遗传变异,上位性效应明显大于显性效应,并以加性×加性的上位性互作为主。
- 胡洋崔学宇郑雷雷杨伟光
- 关键词:玉米穗部性状上位性效应测验
- 玉米转录因子基因ZmPTF1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5年
- 为了探讨转录因子基因Zm PTF1在玉米种子萌发中的作用,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收录的玉米PTF1序列设计PCR引物,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A318克隆得到Zm PTF1的全长c DNA序列。该序列开放阅读框包括1 446bp碱基,由481个氨基酸组成。本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Zm PTF1转化烟草W38,经过抗生素筛选和PCR鉴定得到转基因阳性烟草,对2株生长正常的T1转基因烟草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及RT-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Zm PTF1已经整合进了烟草基因组中并且能正常转录并遗传。与对照相比,转基因烟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萌发种子α-淀粉酶活性显着增高,表明Zm PTF1基因过表达会促进烟草种子提前解除休眠进入发芽阶段,提高烟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Zm PTF1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 刘春华高剑瑞王鹏夏超董晓秋刘兵赵丹韦如俊兰海
- 关键词:烟草萌发Α-淀粉酶SOUTHERN杂交
- 不同休眠玉米种子内源激素的含量测定和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个不同休眠性的玉米自交系鲜种子内源激素ZT、GA3、IAA和AB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分析了各种激素及其相互作用对玉米种子休眠的影响,为阐明玉米种子休眠机理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ZT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与种子休眠性呈负相关性,具有对种子萌发抑制物的拮抗作用;GA3具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功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必需的;IAA与休眠不具有相关性;ABA具有拮抗GA3的作用,诱导种子休眠,抑制萌发。种子的休眠是几种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种子休眠程度与种子内起促进作用和起抑制作用的激素之间的比例密切相关。强休眠特性玉米自交系具有以下特征:ZT和GA3含量低,ABA含量高,ZT/ABA值与GA3/ABA值较小,各激素相对平衡。
- 吴元奇冷亦峰夏超周树峰兰海
- 关键词:玉米种子休眠内源激素高效液相色谱
- 玉米自交系桂39722的产量和果穗性状及其感病株率与种植密度间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玉米自交系桂39722是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高配、多抗玉米自交系.是2012年通过广西审定的玉米单交种桂单0810的母本:研究和探讨玉米自交系桂39722的产量、果穗性状及其感病株率与种植密度间的关系可为桂39722优质高产繁殖及桂单0810优质高产制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在广西农科院明阳基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7个种植密度处理(57000株/hm^2、63000株/hm^2、69000株/hm^2、75000株/hm^2、81000株/hm^2、87000株/hm^2、93000株/hm^2),4次重复对桂39722进行了密度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桂39722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当密度达75000株/hm^2(5000株/亩)时,产量最高5662.95kg/hm^2(377.53kg/亩).以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空秆率、感病株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与产量、株高、穗位高、秃尖长、空秆率、青枯病和纹枯病呈显著正相关效应,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效应:产量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负相关效应,但不显著。【结论】综合产量及千粒重、感病株率等因素,桂单0810制种时母本的最佳制种种植密度为72000~78000株/hm^2(4800-5200株/亩);在该种植密度条件下,不仅可确保桂单0810的制种产量,而且可确保其种子生产质量。实践表明:当桂单0810制种时母本的种植密度为70695~80535株/hm^2(4713~5369株/亩)时,平均产量达6141.45kg/hm^2(409.41kg/亩)。
- 苏义成文仁来田树云何静丹苏月贵何雪银黄开健程伟东张述宽滕辉升何懿谢太理谢尚宏季娟
- 关键词:种植密度性状
- 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选育自交系技术规范(修订版)被引量:30
- 2013年
- 分析近年国内外单倍体育种研究理论与经验,经美国著名单倍体育种家张铭堂指导,组装集成出本技术规范,供试用参照。本规范制定了杂交诱导单倍体生殖方法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操作程序,将单倍体杂交诱导、子粒鉴选、植株确认、自然与人工加倍及双单倍体获得5个环节作出技术规定。首次提出"诱导系杂交组合"、"二环双单系"的概念与应用效果。化学加倍环节是技术关键,属各公司商业机密范畴,未加细化,仅就要点说明。经多年实践验证,规模化应用该规范程序,只需2~3个生育世代即可批量选育出遗传高度纯合的玉米自交系(DH系)。
- 才卓徐国良任军张铭堂代玉仙李淑华于明艳刘小丹王丽娜
- 关键词:单倍体育种
-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基本材料的配合力及遗传力效应研究
- 2012年
- 根据玉米育种和生产实践,筛选13个塘四平头改良系(P1),15个非塘四平头自交系(P2)。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田间调查性状并室内考种。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配合力在P1、P2组内不同自交系间存在差异,P1和P2内遗传变异丰富,类群间杂种优势明显。P1、P2的主要产量性状和稳产性相关性状GCA表现良好,GCA方差与SCA比值均大于1,11个性状的加性方差均大于非加性方差,说明11个性状在P1、P2的组合间以加性效应为主。试验证明,P1、P2具有较好的轮回选择及组配优势组合的遗传潜势,通过群体轮回选择聚合微效基因以改良主要性状表现型切实可行。
- 丁照华张巧李文才刘长虹张发军张成华孙琦孟昭东刘治先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配合力遗传力
- 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相关bHLH转录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5年
- 雄性不育广泛存在于种子植物中。植物雄性不育不仅是植物生殖发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工具,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bHLH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成员最多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介绍了拟南芥、水稻、玉米等几种重要模式植物bHLH转录因子调控雄蕊发育的作用机制,并重点阐述其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作物育种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 刘永明张玲周建瑜曹墨菊
- 关键词:雄性不育细胞程序性死亡转录组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