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ADAl2058)
-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3
- 相关作者:徐胜萍田海鑫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法律硕士(法学)培养的现状与思考——基于对北京9所高校问卷调查的分析被引量:21
- 2014年
- 通过对北京9所培养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工作职业导向不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师资配备及教学方法运用不够得当、实习环节缺乏有效安排,此外,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对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一视同仁对待的问题。据此提出以下建议:法律硕士(法学)的培养应当明确职业化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课程安排,完善师资组成结构,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优化配套政策措施。
- 徐胜萍田海鑫
- 关键词:职业化课程设置研究生教育
-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法律硕士(法学)以培养专业型、实务型的法律高级人才为目标,其培养模式既不同于法学硕士,又与法律硕士(非法学)有所区别。法律硕士(法学)的培养应关照学生的学科背景,既要注重"专业型"的要求,分方向培养,又要突出"实务型"的特点。要加强法律实务教学队伍的建设,改良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的实务性、操作性和互动性,同时构建与法律职业能力对接的考核体系。
- 徐胜萍田海鑫
- 关键词:专业型
- 21世纪初域外法学本科后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启示——基于对日、韩、德、英四国的考察被引量:7
- 2014年
-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韩国、德国和英国都对其法律教育进行了改革。职业化的培养目标的确定、选拔制度和教学模式的优化以及注重法律教育与从业资格的衔接是各国法律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体现了法律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上述国家法学本科后专业教育的改革对于我国的法律硕士(法学)的培养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作用。
- 徐胜萍田海鑫
- 关键词:法律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