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TPR-2011-36)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TPR-2011-36)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 相关作者:吴楠刘显凤蔡忠贤韩剑发王振奇更多>>
-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轮南低凸起油气输导体系格架及输导样式被引量:2
- 2012年
- 多源多灶的生烃背景导致轮南地区的油气成藏过程高度复杂化.基于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综合运用钻井、地震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轮南低凸起关键时期油气输导体系格架及典型油气藏输导样式的研究表明,由于志留系沥青砂盆地级的分布特征有力地证实了加里东晚期奥陶系岩溶缝洞体尚未形成,因此志留系砂体是加里东晚期源自寒武系烃源岩的烃类向轮南低凸起横向输导的主要通道;其次,海西早期的强烈抬升及长时间的暴露剥蚀导致表生岩溶作用深度改善了轮南地区碳酸盐岩层系的储集效能,而潜山风化壳之下的奥陶系岩溶缝洞储集体是这一时期源自满加尔坳陷内奥陶系烃源岩烃类的横向运载层;喜山期油气成藏的实质为海西晚期奥陶系整装油气藏形成后的调整改造过程,包括过量干气的气洗改造以及不同尺度断裂的垂向调整.轮南油田、桑塔木油田以及解放渠东油田三叠系油气藏的形成均受控于深大断裂的垂向输导.同时,上覆盖层的强制性封闭将喜山期干气的横向输导路径束缚于奥陶系内部,奥陶系油藏经气洗相分馏改造转变为次生的饱和凝析气藏.而由于桑塔木断垒带地区连接奥陶系与石炭系的层间断裂以及轮古东地区奥陶系层内断裂活动所诱发的泄压相分馏改造,不仅在石炭系圈闭形成了纯气相的不饱和凝析气藏,还直接控制了轮古东油田凝析气藏及其流体性质的分布.
- 吴楠蔡忠贤杨海军刘显凤黄大瑞
- 关键词:轮南低凸起输导体系
- 塔河-轮南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史的综合厘定被引量:2
- 2013年
- 塔河-轮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海相油气富集区,但在多源多期生烃、多幕多类型油气藏调整、改造背景下,对于该区奥陶系储层烃类充注史的准确厘定尚存争议.基于烃源岩生烃史、奥陶系岩溶缝洞储集体的形成时间、奥陶系油气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流体性质的综合分析,认为寒武系烃源岩发生于加里东晚期的油气充注过程已遭破坏,而奥陶系主力烃源岩发生于石炭系沉积初期的油气充注事件形成了轮南低凸起现今黑油资源的主体,且由于封盖条件较差,油气在发生充注的同时遭受氧化降解形成广泛分布的重质稠油,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定年结果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结论.同时,基于喜马拉雅期气洗相分馏作用的定量化研究结果,证实了喜马拉雅期捕获的第二期烃类包裹体并非源自奥陶系烃源岩晚期高成熟度原油的二次充注,而是经强烈气洗相分馏改造后饱含大量轻质馏分的天然气遭捕获的结果.因此,塔河-轮南地区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受控于两期油气充注过程,石炭系沉积初期是现今奥陶系油藏的形成期,而喜马拉雅期过量干气侵入所诱发的相分馏改造导致了现今奥陶系内部多种类型油气藏共存的复式油气聚集特征.
- 吴楠蔡忠贤杨海军王振奇刘显凤韩剑发
- 关键词:轮南低凸起油气充注奥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