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2JK0419)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渊袁栋洋张媛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金庸小说中的终南山形象及其文化特质被引量:2
- 2014年
- 终南山是文化名山。特别是自唐代始,众多山水诗的吟诵、道教的盛行、隐逸之风的弥漫和"终南捷径"文化心理的形成,赋予终南山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特质。金庸写小说时虽然并未到过终南山,但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部作品中描写终南山形象时,无论是写意性地描绘终南山自然风貌,在写实与虚构之间刻画全真教及其人物,还是塑造古墓派以显归隐之态,通过人物命运以表"终南捷径",都与终南山本身的文化特质相符合。这既说明终南山文化特质在金庸小说中的强烈渗透,更说明金庸本人对终南山文化特质的充分尊重。
- 张媛
- 关键词:金庸小说文化特质
- 金庸小说“华山论剑”的描写技巧与地域文化阐释被引量:1
- 2013年
- "华山论剑"这一江湖赛事在金庸小说中前后出现三次,描写各不相同。"论剑"所以选择在华山,是因为华山具有大体处于中部的地理位置、五峰环峙耸立的状貌构成以及其形似"剑"的自然特点,"华山论剑"因之成为最具合理性、象征性和审美性的"论剑"。同时,华山深具的道教文化内涵以及"如同春秋"的文化意蕴,使其更有助于金庸宣扬济世救人、为国为民的文化精神,从而成为"论剑"之地的当然选择。
- 袁栋洋徐渊
- 关键词:金庸小说华山论剑描写技巧地域文化
- 金庸小说华山派之流变被引量:2
- 2012年
- 金庸小说关于华山派的描写虽然并不清晰、连贯,但大体写出其存在过程,且主要描述了华山派的发生、发展、壮大、维持、强盛和衰落等六个时期。而无论处在什么时期,华山派整体在江湖中都是作为名门正派而存在的。金庸在小说中对华山派的描写既反映出金庸对华山情有独钟的态度,也赋予了华山一定的武侠文化内涵。
- 徐渊
- 关键词:金庸小说
-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文化意蕴与地域文化阐释被引量:1
- 2016年
- 植根于中国隐士文化,以人格独立、个性自由为价值追求的"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金庸在试图揭示中国三千年政治生态时所要充分肯定的,并主要通过源自"广陵散"的"笑傲江湖曲"的杜撰以及围绕"笑傲江湖曲"而发生的刘正风与曲洋的知音故事、令狐冲与任盈盈的爱情故事的描写,特别是通过令狐冲形象的刻画塑造,使之得以宣扬。从地域文化角度看,金庸将最能体现"笑傲江湖"精神内涵的令狐冲形象设计为华山派人物,应是金庸充分考虑华山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以及其"形"似"剑"的地理特征后的自觉而合理的选择。令狐冲形象因之具有比较鲜明的华山特色。
- 徐渊
- 关键词: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文化意蕴地域文化
- 金庸小说中的华山地理被引量:1
- 2014年
- 金庸小说中的华山地理描写按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经历了一个由笼统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由空泛而论到特征鲜明的过程,表现出金庸小说创作技巧的日臻纯熟与完善。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两个方面,由于金庸在描写时对其进行了重构,所以它们在小说中是作为文学地理的存在而非真实华山地理的存在。金庸描写华山地理既满足了创作的基本需要,又能根据华山地理特点塑造华山派及其人物并设计武功,而最负盛名的"华山论剑"也与华山地理具有深刻的联系。金庸如此描写华山地理,既是华山地理对金庸的制约,更是金庸对华山地理的充分尊重与偏爱。
- 徐渊
- 关键词:金庸小说自然地理文化地理文学地理
- 金庸小说华山人物形象描写与地域文化阐释
- 2014年
- 金庸小说中的华山人物多侠士、隐士和诙谐之士,同时也有典型的伪君子形象及其他一些奸邪之徒,显示出华山人物形象塑造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它是金庸以写人为中心、强调正邪未必二元对立、注重娱乐性等创作追求以及金庸本人偏爱老庄哲学思想和现实人生感受的具体表现,同时也与华山"奇险"的自然特点、道教文化以及华山可比"春秋"的文化内涵具有直接关系。华山人物形象既体现了金庸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一般特点,也显示出华山独有的特色。
- 徐渊袁栋洋
- 关键词:金庸小说
- 论金庸小说华山武功描写被引量:1
- 2013年
- 华山武功描写作为金庸小说武功描写的具体体现,主要经历了由"实"至"虚"、由"杂"至"纯"、由"生"至"熟"几个阶段,表现出产生的想象化、形象化、多元化,内涵的人物化、文化化,获得过程的人性化、集大成化,以及场面的诙谐化、立体化、多变化等金庸小说武功描写的共同特点。同时,华山武功描写还表现出与华山独特的自然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的特点,反映出金庸对华山自然与文化内涵的了解与充分尊重,以及为此作出的自觉努力,从而使华山武功描写具有了华山特色。
- 徐渊
- 关键词:金庸小说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