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005064)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何立群方东行郑贤国娄国菁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医
  • 2篇肾病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西医结合疗
  • 2篇中西医结合疗...
  • 2篇中医肾
  • 2篇中医肾病
  • 2篇中医肾病学
  • 1篇单味
  • 1篇单味中药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家
  • 1篇医学史
  • 1篇医药疗法
  • 1篇医药治疗
  • 1篇中国医学史
  • 1篇肾炎
  • 1篇中药

机构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方东行
  • 3篇何立群
  • 2篇郑贤国
  • 1篇娄国菁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IgA肾病的治疗与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归纳和分析近5年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及研究进展。从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文献统计分析及循证医学、实验研究等角度进行了研讨,并分6型整理本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方东行何立群郑贤国
关键词:中医肾病学IGA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历代医家对中医肾和肾病的认识被引量:4
2010年
本文对历代医家有关中医肾和肾病的论述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认为先秦时期肾的藏象理论基本形成,汉代初步构建了肾系病的辨证论治模式,晋隋唐宋时期肾系病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和方药得到了发展,金元时期肾的藏象理论呈现多元化发展,明代肾的藏象理论发展已臻成熟,清代肾的生理、病理和藏象理论更加完备;并讨论了肾的生理、病理,肾病的病证名、病机和中医肾病学科的内涵与外延等。
方东行何立群娄国菁
关键词:中国医学史中医肾病学
中医药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研究概况被引量:9
2015年
借助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工具收集2001年6月—2013年6月间的期刊文献50余篇入录"慢性间质性肾炎现代期刊文献数据库",其中涉及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文献约占60%。在此基础上,对近1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初步的脉络梳理和分析,认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治疗主要是控制炎症反应,补肾活血,防止纤维化的发生。中医辨证多为脾肾两虚、肝肾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等证。临床报道中治疗本病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可归纳为3类:1健脾益气类。如黄芪、山药等;2滋阴、补肝肾类。如熟地黄、黄精、淫羊藿、山茱萸、冬虫夏草制剂、蝉花等;3活血化瘀、通络类。如丹参、当归、益母草、桃仁、红花、莪术、地龙等。
方东行何立群郑贤国
关键词:慢性间质性肾炎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