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M303373)
-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3
- 相关作者:欧阳由男禹盛苗金千瑜朱练峰康文启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分蘖角度动态型水稻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分析被引量:15
- 2007年
- 以前期分蘖半散生、抽穗后直立的分蘖角度动态型水稻材料DI508为研究对象,对照全生育期直立型材料9308和全生育期半散生型材料M09,研究了全生育期分蘖角度的变化和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DI508在分蘖期具有明显的丛生快长和拔节后直立抽穗的特性,生育后期上3叶功能稳定。其主茎的第1、第2和第3分蘖在始蘖期与水平地面夹角平均值分别为59.74°、62.94°和68.54°,与半散生水稻材料M09表现一致;抽穗后接近90°,与直立型水稻材料9308表现一致。DI508的分蘖成穗率为68.35%,较M09的66.24%增加3.09个百分点。DI508成熟期单株干物质量为155.54g,较M09和9308分别高15.84%和64.09%;平均单蘖干物质量9.15g,较M09和9308高63.69%和44.78%。拔节后至成熟,DI508的上3叶净光合速率平均值为26.89、25.69和24.83μmol/(m2.s),具有较强的光合功能。最后,讨论了分蘖角度动态型水稻前期半散生快长、后期直立灌浆特性的生长优势以及在水稻高光效、高产育种上的潜在利用价值。
- 康文启欧阳由男章善庆董成琼朱练峰禹盛苗许德海金千瑜
- 关键词:水稻分蘖角度个体发育
- 水稻动态株型模式及其指标探讨被引量:20
- 2007年
- 进入21世纪,水稻超高产成为国内外热门研究课题,而优良的植株形态是超高产的骨架,因此水稻理想株型研究受到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20世纪以来的水稻株型研究进展,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水稻全生育期分蘖角度变化的“散生挺立型”动态株型模式及其若干指标。
- 康文启欧阳由男董成琼朱练峰禹盛苗许德海金千瑜
- 关键词:水稻分蘖角度
- 水稻幼苗中胚轴长度QTL及与Fe^(2+)浓度的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被引量:9
- 2005年
- 应用珍汕97B/密阳46的RIL群体及其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在4个浓度的FeSO4处理下发芽,测定中胚轴长度。采用QTLMapper基因定位软件检测控制中胚轴长度的加性效应QTLs和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分别在1、2、3、4、5、6、7、8、9、11、12等染色体上定位了27个控制中胚轴长度的QTLs,其中在第1、5、9等3条染色体上定位了6个具有加性效应的QTLs。在CK和FeSO41.79mmol/L浓度下,在第5染色体长臂相邻区间检测到1个加性效应QTL,其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父本密阳46,它能使中胚轴伸长0.042cm(CK)、0.172cm(1.79mmol/L),贡献率分别为4.3%和11.4%;在高浓度FeSO4(7.16mmol/L和14.32mmol/L)下分别在1、5、9染色体上检测到的4个加性效应QTL,贡献率为3.5%~10.4%,3个QTL中来自于母本珍汕97B的等位基因使中胚轴伸长0.024~0.046cm,1个QTL来自父本的增效等位基因使中胚轴伸长0.033cm。同时在第5染色体长臂上检测到具有显著的加性效应与Fe2+互作效应的QTL1个。
- 欧阳由男张秋英张克勤禹盛苗庄杰云金千瑜程式华
-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