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381)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杜丽崔玉芳马琼孙嵘潘秀颉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照射
  • 7篇射线
  • 7篇Γ射线
  • 6篇射线照射
  • 6篇免疫
  • 6篇Γ射线照射
  • 4篇微波辐照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3篇调节性
  • 3篇愈合
  • 3篇脾脏
  • 3篇微波
  • 3篇免疫系统
  • 3篇节性
  • 3篇TH17细胞
  • 3篇创伤
  • 2篇电离辐射
  • 2篇调节性T细胞

机构

  • 14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南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东南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17篇杜丽
  • 16篇崔玉芳
  • 12篇马琼
  • 9篇潘秀颉
  • 9篇孙嵘
  • 6篇肖凤君
  • 5篇杨晓云
  • 5篇董波
  • 5篇蔡金玲
  • 4篇毛建平
  • 3篇周红梅
  • 3篇谢玲
  • 2篇柳晓兰
  • 2篇满其航
  • 2篇苏振涛
  • 1篇刘永学
  • 1篇张庆林
  • 1篇李若曦
  • 1篇李超
  • 1篇安晓霞

传媒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感染、炎症、...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辐射防护通讯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32nm激光照射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小鼠脾区经532 nm激光照射后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用532 nm连续激光辐照KM小鼠脾区10 min/d,连续4 d,照射功率分别为0 mW(对照组)、20 mW、50 mW。观察照完后1 d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胸腺和脾脏指数的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活性氧以及脾脏、外周血中CD3+、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经20 mW照射后脾脏指数明显升高,而50 mW组虽高于对照组但未见明显差别;胸腺指数照射后未见明显改变。(2)照射后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0 mW组(6.46±1.30)和50 mW组(7.13±1.03)分别为对照组(4.97±0.72)的1.30和1.43倍。(3)小鼠脾细胞活性氧水平随照射剂量增加而降低,50mW组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4)经20或50 mW照射后脾脏CD3+、CD8+T细胞明显降低,外周血CD4+/CD8+比值出现降低(P<0.05)。结论小鼠经低能量的532 nm激光照射脾脏后,其生物调节效应,不仅仅是刺激作用,也可能是抑制效应,具有一定的双重调节性。
孙嵘崔玉芳罗振坤杜丽马琼满其航
关键词:532NM激光脾脏活性氧T细胞亚群小鼠
创伤合并γ射线照射后大鼠脾脏Treg/Th17平衡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创伤大鼠经5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伤口愈合情况及脾脏Treg/Th17平衡变化的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65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单纯创伤组(单伤组)和创伤+5Gyγ射线全身照射组(伤照组)。分别于伤照后1、3、7、14、21、28d,检测各组大鼠伤口残留面积及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脾脏Treg细胞和Th17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伤照后7-21d伤照组伤口残留面积持续大于单伤组(P〈0.01),21d时单伤组伤口已基本愈合,而伤照组延迟至28d才基本愈合。单伤组伤照后1~7d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0.01)。伤照组1~14d时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单伤组,21~28d时白细胞计数仍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单伤组(P〈0.05,P〈0.01)。伤照组大鼠脾脏Treg细胞仅在伤照后3d和7d高于正常组和单伤组(P〈0.01),而Th17细胞于伤照后1d即显著增高(P〈0.01),3d时升至最高,至28d时才恢复至正常组和单伤组水平。伤照组1-21d时Treg/Th17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单伤组(P〈0.01),至28d时恢复至正常组和单伤组水平。结论 5Gyγ射线全身照射可导致大鼠创伤愈合延迟,Treg/Th17平衡失调在其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蔡金玲杜丽马琼潘秀颉杨晓云肖凤君崔玉芳
关键词:Γ射线伤口愈合TH17细胞
γ射线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意义被引量:11
2011年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平衡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在放射免疫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实验以6Gyγ射线照射C57BL/6小鼠,于照射后1~28d不同时间,检测外周血、胸腺和脾脏Treg细胞亚群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10及TGF-γ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在放射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小鼠经6Gyγ射线照射后各组织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或P<0.01),胸腺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于照后1d即明显增高(P<0.01),而在照后7d明显低于未照射组(P<0.01);血清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7d),TGF-γ(3d)含量明显增高(P<0.05),而IL-2浓度持续降低.本文揭示了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辐射所致免疫功能受抑和免疫调节功能失衡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的辐射损伤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杜丽马琼崔玉芳潘秀颉杨晓云蔡金玲孙嵘肖凤君
关键词:IL-2IL-10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及其在辐射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一定剂量的辐射,包括电离和电磁辐射,均能对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损伤。在电离辐射损伤效应中,机体的造血和免疫系统等均具高度辐射敏感性,大剂量电离辐射甚至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而在电磁辐射损伤研究中,机体神经、生殖和免疫系统均为辐射敏感器官。由此看出,
杨晓云杜丽崔玉芳
关键词:电离辐射神经系统损伤电磁辐射免疫系统
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的重组裸质粒对放射复合皮肤创伤促愈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应用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重组裸质粒(pUDKH)观察其对放射复合皮肤创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1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单纯创伤(单伤组)、创伤+伤口局部照射(伤照组)和创伤+伤口局部照射+pUDKH治疗(pUDKH组)3组。图像分析仪测量伤口愈合面积和肉芽组织内血管密度;病理学观察各组大鼠伤口愈合的动态变化。结果伤后第1~28天伤照组动物伤口面积差值持续小于单伤组(对照组),伤口愈合速度较慢;而pUDKH组于伤后第7~21天其面积差值明显大于伤照组(P<0.05),表明pUDKH基因能促进放射性复合伤伤口的愈合,其愈合速度较伤照组提前1周左右。病理学观察表明,照后早期伤照组渗出物较单伤组和pUDKH组减少,出血坏死较明显,中后期肉芽组织生机不良,新生毛细血管较单伤组和pUDKH组明显减少,晚期伤口愈合较慢,其愈合时间较单伤组和pUDKH组延迟1周左右。结论 HGF基因能明显促进放射复合创伤伤口的愈合,表现在促进伤口区肉芽组织的生长、肉芽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的生成及促进表皮角质层的形成和重上皮化过程。pUDKH重组质粒组伤口愈合速度较伤照组提前1周左右。
杜丽张庆林莘旭妮马琼孙嵘安晓霞韩媛李超杨晓燕毛建平崔玉芳
关键词:放射复合伤创伤愈合
2Gy γ射线照射对小鼠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及其免疫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2Gy1射线照射对小鼠Treg/Thl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5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小鼠接受2Gy吖射线-次性全身照射(剂量率为164.94Gy/min),对照组行假照射。于照射后1…3714和28d检测外周血象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胸腺及脾脏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脾脏Thl7细胞数量的改变。结果受照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降低(t=8.89~33.54,P〈0.05)。小鼠外周血Treg略有升高;胸腺Treg在照后1、3d显著高于对照组(t=-6.45和-10.59,P〈0.05),至28d明显低于对照组(t=5.34,P〈0.05);脾脏Treg在照后1—14d显著高于对照组(t=-6.82--3.89,P〈0.05)。脾脏Thl7细胞于照后1d出现显著增高,3d达到最大值(t=-2.42,P〈0.05),较脾脏内Treg增长更为明显。Treg/Thl7比值在照后1—14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04,P〈0.05),导致Treg/Thl7平衡模式向Thl7方向明显偏移。结论Treg/Thl7免疫平衡失调在辐射所致免疫功能损伤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杨晓云杜丽马琼潘秀颉蔡金玲肖凤君崔玉芳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免疫平衡
秀丽隐杆线虫先天免疫信号转导途径被引量:1
2011年
秀丽隐杆线虫因其结构简单、易于培养、生命周期短等特点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衰老机制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与高等生物不同,秀丽隐杆线虫缺少适应性免疫途径,只有先天免疫途径在抗病原菌、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体内的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和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4条免疫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在不同的环境发挥着主要作用。同时,秀丽隐杆线虫的先天免疫系统在进化中有许多保守之处,这为高等生物的免疫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据此,就有关秀丽隐杆线虫先天免疫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述,期望能为人类等高等生物相关联的免疫作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涛杜丽马琼崔玉芳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先天免疫应激信号转导途径
纤维细胞和Thl/Th2型细胞因子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观察小鼠经60Co γ射线胸部照射后肺组织中纤维细胞和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规律,探究其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小鼠经60Coγ射线单次胸部照射25 Gy,建立肺损伤模型,用HE染色和Masson三联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酶标仪测定Ⅰ型胶原浓度,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肺实质中纤维细胞数目,液相悬浮芯片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性蛋白-1α(MIP-1α)和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照后14 d至3个月,小鼠体重明显下降(F=7.19、40.62、58.70,P<0.05).1个月时小鼠肺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第3个月时更加明显.照后1~3个月,Ⅰ型胶原浓度明显增加(Z=-2.470、-2.236,P<0.05).照射后14 d至3个月,纤维细胞数目增多(Z=-2.19、-2.64、-2.64,P<0.05),肺灌洗液中MCP-1(Z=-2.35、-2.37、-2.34,P<0.05)及MIP-1α(Z=-2.43、-2.35、-2.35,P<0.05)表达增高.Th1型细胞因子IFN-γ在照后1个月短暂升高(Z=-2.34,P<0.05),IL-12在照后3d及7d下降(Z=-2.31、-2.30,P<0.05),1个月及3个月升高(Z=-2.32、-2.12,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在照后7、14 d及1个月表达升高(Z=-2.31、-2.35、-2.32,P<0.05),IL-10在照后3d及1、3个月升高(Z=-2.33、-2.37、-2.34,P<0.05).结论 纤维细胞是诱发放射性肺损伤的重要效应细胞,MCP-1及MIP-1α能明显诱导纤维细胞聚集,Th1/Th2可能参与调节这一过程.
熊珊珊李若曦杜丽肖凤君徐龙刘坤璐杨陟华朱茂祥潘秀颉
关键词:放射性肺损伤纤维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THLTH2型细胞因子
长期微波辐照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微波长期辐照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影响,探讨长期微波辐照对脾脏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90只,按平均微波辐照功率密度随机均分为O(对照)、2.5、5、10mW/cm^2四组(n=25),连续辐照1个月(6min/d,5d/周)。于辐照结束后1、30、60、180d取材,观察大鼠体重、脾脏指数及脾脏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辐照后7-180d各辐照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辐照后1d,2.5和5mW/cm^2组脾脏系数均显著升高(P〈0.05),辐照后30d5mW/cm^2组脾脏系数显著降低(P〈O.05),至辐照后60d和180d各辐照组脾脏系数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辐照后1、30、60d,各组大鼠脾脏T细胞亚群均无明显改变;辐照后180d,各辐照组大鼠脾脏T细胞亚群明显降低,其中2.5mW/cm^2组CD3^+T细胞明显减少,5mW/cm^2组CD3^+、CD4^+、CD8^+T细胞明显减少,10mW/cm^2组CD4^+和CD8^+T细胞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CD45RA^+B细胞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大鼠经长期低剂量微波辐照后早期脾脏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不明显,晚期(辐照后180d)脾脏T淋巴细胞各亚群均显著降低,表现为明显的免疫抑制。
杜丽马琼崔玉芳孙嵘潘秀颉董波苏振涛周红梅毛建平
关键词:微波淋巴细胞
慢性长期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慢性低剂量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微波辐射致免疫组织损伤的效应和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照微波辐照平均功率密度随机分为O(对照)、2.5、5、10mW/cm^24组,每天辐照6min,每周5d,连续辐照1个月,于辐照14d后以及连续辐照1个月后的1、30、60、180d活杀大鼠取材。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以及大鼠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和CD45RA^+B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①连续辐照结束后60d,外周血WBC在2.5mW/cm^2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O.05),在10mw/cm^2组明显降低(P〈0.01)。辐照后180d,各辐照组WB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连续辐照14d后,胸腺组织内ROS水平随辐照剂量增加而持续升高,呈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辐照1个月结束后的60d,5mW/cm^2组R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辐照1个月结束后的1-60d,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但辐照后180d,2.5mw/cm^2组CD3^+和CD4^+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5mW/cm^2组CD8^+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各辐照组CD4^+/CD8^+比值虽然在辐照后180d出现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④辐照后60d,5mW/cm^2组外周血CD45RA^+B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O.01),而辐照后180d,各辐照组CD45RA^+B细胞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P〈O.01)。结论大鼠经长期低剂量微波辐照后,免疫功能在早期改变不明显,晚期损伤较为明显,外周血WBC和CD45RA^+B淋巴细胞在辐照后180d明显减少。
马琼杜丽崔玉芳孙嵘潘秀颉董波苏镇涛周红梅毛建平
关键词: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