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20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2039)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许家忠乔明张礼勇尤波刘鹏飞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3研究所密歇根州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复合材料
  • 3篇复合材
  • 2篇玻璃钢
  • 2篇缠绕机
  • 1篇电线杆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和
  • 1篇应力监测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热应力
  • 1篇中枢模式发生...
  • 1篇温度监测
  • 1篇系统设计
  • 1篇芯模
  • 1篇六足机器人
  • 1篇控制系统
  • 1篇拉挤
  • 1篇拉挤工艺
  • 1篇机器人

机构

  • 8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密歇根州立大...

作者

  • 7篇许家忠
  • 2篇乔明
  • 2篇刘鹏飞
  • 2篇尤波
  • 2篇张礼勇
  • 1篇刘丹
  • 1篇刘宇
  • 1篇蔡浩田
  • 1篇王广辉
  • 1篇毛利明
  • 1篇张文博
  • 1篇王海英
  • 1篇褚纪伦
  • 1篇苗雅楠
  • 1篇高良超
  • 1篇李强
  • 1篇左俊平
  • 1篇姜涛
  • 1篇张思博
  • 1篇王伟

传媒

  • 3篇工程塑料应用
  • 2篇纤维复合材料
  • 1篇玻璃钢/复合...
  • 1篇自动化技术与...
  • 1篇控制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复合材料管道连续编织–缠绕–拉挤工艺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提出一种连续编织–缠绕–拉挤工艺,通过分析拉挤前后复合材料管道的几何结构,得出编织层纱束与缠绕层纱束在经过拉挤成型模具前后线型的变化关系,给出满足制品各层纤维均匀受力的编织–缠绕–拉挤工艺的线型设计要求;考虑缠绕层、编织层进入拉挤成型模具前后的线型变化关系和管道的设计要求,分别设计缠绕线型和编织线型;按设计的线型试制多种规格的复合材料管道,通过对比分析理论纱束角度与实际测量值,发现同一直径的管道,编织角的误差小于缠绕角的误差,两者均控制在1.5o以内,角度误差率均小于3%,且误差均随管道厚度的增大而减小,管道直径越大,编织角与缠绕角越接近实际值。通过分析管道试件的超声波扫描图,管道无明显缺陷,纱束间无明显细缝,证明设计的纱束线型变化合理。
许家忠李强高良超张思博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堵板厚度设计被引量:1
2012年
传统工艺中对压力容器汽缸中圆堵板的厚度设计采用经验公式,而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能预留余量过大,造成了严重的材料浪费。针对此问题,采用ANSYS软件对常用碳素结构钢Q235-A铸成的不同直径的圆堵板进行不同承压情况下的有限元分析,以工程应用中的许用应力为标准,不断进行有限元计算,直到优化出在满足强度条件下以最小值承受一定压强的堵板厚度值。在将最佳厚度值与经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经验公式进行修正,并应用到工程实际中,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厚度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节省了30%的材料,因此采用该方法设计圆堵板厚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王海英左俊平孙忠民王庆友
关键词:厚度有限元分析
基于FBG的复合材料内固化过程应力和温度监测
2011年
阐述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管道内加热固化系统结构,采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检测原理,设计了内固化过程应力和温度监测系统,重点解决了光纤光栅的交叉敏感和芯模旋转问题,监测分析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固化过程的内部应力和温度变化历程,实践证明,该监测系统实时性高,数据检测精确。
许家忠褚纪伦蔡浩田
关键词: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力监测温度监测
锥形复合材料电线杆缠绕机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4
2013年
为克服输配电线路中采用钢结构杆塔及钢筋混凝土杆成本很高的缺点,基于嵌入式Trio运动控制器设计了一种锥形复合材料电线杆缠绕控制系统。以锥形柱体为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得出线型的缠绕特点,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各个电机的运动轨迹。采用电子凸轮的位置跟踪模式实现小车电机、伸臂电机、丝嘴电机跟踪主轴的同步运动,实现整体线型的精确平滑缠绕。实践应用表明,该缠绕机控制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能够实现锥形体线型的精确缠绕。
许家忠毛利明乔明姜涛
关键词:复合材料电线杆缠绕机控制系统
三轴玻璃钢容器缠绕机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7
2011年
目前的玻璃钢容器缠绕机控制系统结构复杂、缠绕形状单一,限制了玻璃钢容器的发展。本文研制了基于工控机和嵌入式运动控制器的三轴缠绕机控制系统,采用电子凸轮的位置跟踪方式实现小车和伸臂跟踪主轴的同步运动控制,分析了组合回转体的缠绕线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出缠绕机的运动规律和丝嘴的运动轨迹。实践应用表明,三轴缠绕机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称容器、非对称容器、管道、承口管道、组合回转体等复杂形状的容器缠绕。
尤波王广辉许家忠张礼勇刘鹏飞
关键词:玻璃钢容器缠绕机
FRP管道内固化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管道的固化原理以及内固化加热系统结构,设计了基于PLC的内加热固化控制系统,介绍了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和控制流程。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温度控制精度高,可实现对高压FRP管道优质、高效加热固化。
许家忠张文博张礼勇王伟刘宇
关键词:高压玻璃钢管道PLC
基于热芯缠绕工艺的缠绕张力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热芯缠绕工艺的缠绕张力制度设计方法。与传统缠绕工艺不同的是,热芯缠绕工艺使复合材料在缠绕同时加热固化。该方法在考虑外部纤维张力对内部环向应力影响的基础上,考虑了缠绕过程中温度引起的热应力、固化收缩应力以及各参数变化,通过对各缠绕层环向应力的分析,推导出考虑温度影响的缠绕张力制度,使各缠绕层纤维受力均匀,从而提高复合材料壳体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许家忠刘丹乔明苗雅楠
关键词:复合材料壳体热应力
基于UMAC的六足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11年
六足机器人随着任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自由度也不断增多,使其控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给工程实现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以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原理为基础,IPC+UMAC多轴运动控制器为核心,采用分级分布式控制结构设计六足机器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6个CPG单元,每个CPG单元的输出信号控制机器人单腿的三个关节。通过CPG单元之间的相位延迟来实现机器人的步态切换,改变单个CPG单元的相位和幅值来控制单腿三个关节的转角轨迹,最终实现六足机器人多自由度的协调运动。
尤波刘鹏飞许家忠
关键词:六足机器人UMA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