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8CB425704)

作品数:48 被引量:408H指数:12
相关作者:刘杰汤懋苍郭维栋薛艳宋治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7篇地震
  • 11篇地震活动
  • 7篇小波
  • 6篇小波分析
  • 5篇地磁
  • 5篇地磁场
  • 5篇强震
  • 5篇函数
  • 4篇余震
  • 4篇余震活动
  • 4篇震前
  • 4篇球谐分析
  • 4篇勒让德
  • 4篇勒让德函数
  • 4篇降水
  • 4篇层析成像
  • 3篇地气
  • 3篇地温
  • 3篇地幔
  • 3篇青藏高原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地震台网...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南京大学
  • 7篇上海市地震局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天津市地震局
  • 4篇同济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兰...
  • 4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东京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3篇刘杰
  • 12篇汤懋苍
  • 8篇薛艳
  • 8篇郭维栋
  • 7篇宋治平
  • 6篇高晓清
  • 6篇尹继尧
  • 6篇朱元清
  • 5篇徐文耀
  • 5篇张国民
  • 4篇廖留峰
  • 4篇杜爱民
  • 3篇徐强
  • 3篇赵俊猛
  • 3篇余怀忠
  • 3篇惠小英
  • 3篇程佳
  • 2篇杨文
  • 2篇董治平
  • 2篇邵志刚

传媒

  • 7篇地震
  • 6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高原气象
  • 4篇地震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Scienc...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地学前缘
  • 1篇科学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Earthq...
  • 1篇Applie...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Geodes...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18篇2011
  • 12篇2010
  • 5篇200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期8级大地震的余震活动特征分析
统计研究发现,大地震后短期内强余震活动密集,极易引起次生灾害,震后强余震的快速趋势判定直接关系着救援工作的开展,是现场震情预报的工作重点,本文对大震后一个月内余震序列的时间、空间、强度三方面的特征进行研究,在如何快速估计...
史海霞刘杰薛艳
关键词:强余震余震活动
文献传递
A study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s following earthquakes
2013年
According to the "jacking-up" theory, which relates the cause of earthquakes to outer core convection ascension bodies, the crust will gradually recover after an earthquake. In such cases, the crust is stretched, the underground temperature is reduced, precipitation decreases, and drought occurs. In this paper, precipitation is compared with ground temperature and seismic data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quakes and subsequent droughts. Our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a new method of drought prediction. With a few exceptions in loc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first drought to occur after the Ms 〉 7 earthquakes in China's Mainland and the adjacent areas since 1950 shows that droughts tended to occur in regions near earthquake epicenters and in the eastern regions of the epicenters at the same latitude within six months after the earthquakes. In addi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arting time of the earthquakes and the droughts nearly share the same probability of 0 to 6 months. After careful analysis of 34 Ms 〉 6.5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western China from 1980 to 2011, we determined that a second drought tends to occur approximately six months following the first drought, indicating a quasi-half-year period. Moreover, the duration of the quasi-half-year fluctu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magnitude of earthquake, at approximately 2.5 years for Ms 6.5 earthquake and approximately 5 years for Ms 8 earthquake.
张凯汤懋苍高晓清
关键词:EARTHQUAKE
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活动周期及显著性检验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针对中国大陆及邻区和中国大陆地区的不同起始震级的地震资料的不同时间段、不同数据预处理的地震应变能(贝尼奥夫应变)进行小波分析,研究不同区域的地震活动周期谱及其显著性水平(即置信度),结果表明:①在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地震活动周期谱中,23年左右周期的置信度超过95%;45年和90年左右周期的置信度为90%左右。②中国大陆地区存在明显的25年左右周期,置信度超过95%,而其它周期并不明显。③无论是中国大陆地区还是中国大陆及邻区,同一个周期的置信度随计算资料的起始震级减小而降低。特别是中国大陆地区和大陆及邻区都存在置信度超过95%的23~25年周期对于地震的活跃与平静预测具有现实意义。而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活动的数十年或百年尺度的周期在地震趋势估计中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因素。
尹继尧朱元清宋治平薛艳张国民刘杰梅世蓉
关键词:中国大陆及邻区小波分析
川滇地区调制/非调制地震短期震兆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对川滇地区进行调制/非调制地震有限时空扫描,提取调制小震具有显著差异的短期非稳态震兆图像,分析强震前调制小震的非稳态短期异常特征及预测效能,并计算震中附近地区的小震调制比时间序列。结果显示,调制地震方法在该地区MS≥6.0地震的短期预测中效果显著;汶川8.0级地震前,震区附近存在明显的调制小震空段短期震兆图像。
汪翠枝曹井泉郭洪丽张磊薛娜
关键词:调制地震非稳态地震短期预测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各断层段强震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7
2011年
在搜集整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断裂带的断裂分段、特征地震和古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各特征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给出东边界断裂带各断层段的长度、宽度、特征地震震级、错动距离等参数.以GPS速度场为约束,利用弹性位错模型反演各断层段深部的年平均滑动速率;针对某些特征地震断层段,根据错动距离及复发周期,确定其位错年积累速率.比较这二种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给出所有断层段上地震位错年积累速率和地震复发周期.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位错模型逐次反演1700年以来所有M≥6.8级地震对各断层段位错积累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纳入特征地震的离逝时间中,得到了离逝时间与复发周期的比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获取了各断层段的临震危险程度.震例研究表明,当比值为0~1时,断层较安全;当比值>1时,断层段地震危险程度较高.2009年的结果表明:临震危险程度接近或大于1的断层段有鲜水河断裂带塔公段、安宁河断裂带北段、小江断裂带蒙姑-东川段、东川-寻甸段和宜良-澄江段,其临震危险程度分别为1.35,0.92,1.17,1.04和1.09.
程佳刘杰甘卫军余怀忠李纲
关键词:特征地震复发周期滑动速率
“C型埃达克岩”:一个基于误解的概念?被引量:15
2010年
原始定义的埃达克岩是钠质火成岩,其全岩化学成分相当于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富斜长石的)花岗闪长岩(TTG);而富钾的"C型埃达克岩"全岩化学成分相当于(狭义)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和(富碱性长石的)花岗闪长岩。现有的失水部分熔融实验岩石学表明,中等富钾程度的贫硅(高Mg#值)玄武质源岩的低比例部分熔融条件下可以形成酸性"C型埃达克岩";玄武质源岩部分熔融不会形成那些SiO2含量中等而又不具备高度富碱特征的"C型埃达克岩"。高Sr低Y特征并非判别"C型埃达克岩"高压(p≥1.5 GPa)熔融成因的决定性标志,仅仅基于高Sr低Y特征而认为"C型埃达克岩"形成于高压熔融的成岩机制是值得商榷的。
汪洋程素华
关键词:C型埃达克岩钠质钾质实验岩石学部分熔融
Seismic P-wave tomography in eastern Tibet: Formation of the rifts被引量:2
2011年
为更好学习在裂缝和深结构之间的关系,在东方西藏下面的详细 P 波浪速度结构从由 51 个便携式的车站记录的 169 个 teleseismic 事件用 4767 到达时间被建模。在通过模型的水平片,一个突出的低速度的异例从表面在裂缝下面被检测到 250 km 的深度;这在垂直的片延长到 400 km 的深度。这个低速度的异例作为上面的披风 upwelling 被解释。做的观察为纵贯的 trending 裂缝的形成提供地震证据。低速度的异例的东方,一个清楚的高速度的异例在 40 和 200 km 的深度之间被发现。由于它的浅深度,我们建议它从古老的大陆人闭合而非印度板由材料组成。从 250 ~ 400 km 的深度,一个高速度的异例出现到 Jiali 差错的南方。这个异例可以对应于在喜玛拉雅的块下面从表面分开了的印度板的北边。我们建议印度板 underthrusts 不在东方西藏比 Jiali 差错推进。
ZHANG Heng ZHAO JunMeng XU Qiang
关键词:P波速度结构层析成像水平切片
2010年2月27日智利M_W8.8地震前全球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对智利地震前全球不同时空范围地震活动特征分析,发现:①智利地震前出现了两类地震空区:第一类空区为1900年以来形成的360km长的MW≥8.0地震空段,第二类空区为震前5年形成的780km长的M≥5.5地震空段;②1986—2010年,智利中南部仅发生1次MW7.1地震,表现为显著的MW≥7.0地震平静异常;③2007—2009年,南美板块M≥6.5地震显著平静,平静打破后3个月发生了智利MW8.8地震;④1993年以来,南美板块中、深源地震活动显著增强;⑤智利地震的发生是2004年开始的全球MW≥8.5地震活跃时段的继续发展,根据前2个活跃时段的特点,认为今后数年全球还将发生数次MW≥8.5地震,且环太平洋地震带是MW≥8.0地震的主体活动地区.
薛艳刘杰李纲
关键词:智利地震地震空区环太平洋地震带
汶川地震的时空点格局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为了探索汶川余震发生的时空规律,采用时空点格局的分析方法,分别对汶川MS≥4.0,MS≥4.5和MS≥5.0的余震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一定距离尺度和一定时间尺度上余震数据存在时空聚集.在前两组余震序列中这种时空互动在余震相距60km、260小时的范围内明显增强,而后一组余震序列中这种时空互动在余震相距80km、150小时的范围内明显增强.若不考虑余震发生的时间因素,采用完全空间随机化分析方法,得到余震在相距60km范围内聚集性明显增强.上述结果为研究汶川地震发生规律和强余震预测提供了参考.
时培建刘杰杨振
关键词:汶川地震
主磁场长期变化十年至百年尺度的周期
本文运用小波变换技术,通过分析历史地磁场模型gufml(时间跨度从1590~1990年),考察主磁场长期变化场(B场)的周期性.结果表明,B场总磁极强度存在三个主要的周期分量:稳定的30年周期,在偶极子场的赤道分量g和非...
白春华徐文耀
关键词:小波分析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