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3jk189)

作品数:2 被引量:41H指数:2
相关作者:史刚荣张铮汤盈邢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叶片
  • 2篇树种
  • 2篇表型
  • 2篇表型可塑性
  • 1篇演替
  • 1篇优势树种
  • 1篇生态解剖
  • 1篇生态解剖学
  • 1篇恢复演替

机构

  • 2篇淮北煤炭师范...

作者

  • 2篇史刚荣
  • 1篇邢海涛
  • 1篇汤盈
  • 1篇张铮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淮北相山8个树种叶片的生态解剖特征被引量:13
2007年
对淮北相山杂灌丛和混交林中8个树种叶片的生态解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叶片解剖可塑性显著大于亚优势种。叶片厚度、维管束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木质部韧皮部厚度比、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S/P)等性状,在物种或生境之间的变异较大,称为关键解剖性状。与杂灌丛群落的阳生叶相比,混交林叶片表现出阴生特点表皮及角质层薄,叶片较薄,栅栏组织不发达,S/P较大,输导组织相对不发达。8个树种叶片对其生境表现出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大致可分为3类阳性旱生植物、耐荫性中生植物和阳性中生植物。演替早期植被中优势种多为阳性植物。
史刚荣邢海涛
关键词:叶片表型可塑性
淮北相山恢复演替群落优势树种叶片的生态解剖被引量:31
2006年
对淮北相山混交林5个优势种叶片的生态解剖学观察表明,其叶片结构具有一定的旱生特征:表皮具发达的表皮毛或角质层,全栅等面叶或具发达的栅栏组织,维管组织发达。牡荆(Vitex negundovar.cannabifolia)和酸枣(Ziziphus jujubavar.spinosa)作为两个广布优势树种,叶片结构表现出很大的可塑性:1)同一群落环境(混交林)中,叶片结构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发育可塑性(5月初的叶片比9月中旬更具有阳生叶的特点);2)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群落中,叶片结构随着群落环境的变化表现出环境可塑性,其变化趋势为:灌草丛(旱生/阳生)-灌丛(旱生/阳生)-落叶疏林(中生/阳生)-人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中生/阴生)。这种可塑性既是植物适应其异质生境的一种重要机制,同时又是不同群落环境的反映。非参数相关分析表明,牡荆和酸枣的叶片结构受多个生态因子综合影响,其中水分和风速是影响叶片结构的主导因子。叶片的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气孔器密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度、维管束厚度等性状均与土壤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
史刚荣汤盈张铮
关键词:恢复演替优势树种叶片表型可塑性生态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