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01L049)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3
相关作者:卢世璧孙明学李永滨汪爱媛余新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广东省火炬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镍钛
  • 3篇镍钛合金
  • 2篇休克
  • 2篇血性
  • 2篇NI
  • 2篇
  • 1篇胸部
  • 1篇胸部损伤
  • 1篇胸腹
  • 1篇胸腹伤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修复骨缺损
  • 1篇修饰
  • 1篇严重胸腹伤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 1篇致癌
  • 1篇致癌机制
  • 1篇致癌作用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百慕航材...

作者

  • 5篇卢世璧
  • 4篇孙明学
  • 3篇李永滨
  • 2篇周定标
  • 2篇魏少波
  • 2篇汪爱媛
  • 2篇许百男
  • 2篇张远征
  • 2篇梁春阳
  • 2篇余新光
  • 1篇徐琰
  • 1篇王宪荣
  • 1篇赵斌
  • 1篇王鑫
  • 1篇胥全宏
  • 1篇郭全义
  • 1篇梁雨田
  • 1篇冯华
  • 1篇吴红涛
  • 1篇张连阳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抗出血性休克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抗出血性休克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及对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出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新西兰兔模型 ,观察纳米级全氟碳治疗前、后及各组各时间点心率、呼吸、血压、血气、肝肾功能等各参数及脑皮质的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组 12h存活率比对照组高 ,呼吸较对照组深大 ,次数加快 ,监测结束时血压较对照组为高 ,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CO2 排泄较对照组增强 ,瞳孔对光反射较对照组灵敏 ,肝肾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 ,脑皮质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对照组血气呈现明显变酸趋势。结论 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具有明确的抗出血性休克作用 ,无肝肾毒性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梁春阳余新光周定标许百男张远征魏少波
关键词:氟碳化合物出血性休克神经保护剂
镍及镍钛合金的致癌机制被引量:5
2006年
笔者简要综述了镍、镍钛合金的致癌作用。
李永滨孙明学卢世璧郭全义陈华
关键词:镍钛合金致癌作用
早期促动力剂治疗对兔严重胸腹伤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兔严重胸腹伤后早期莫沙必利促肠道动力治疗对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BIM Ⅳ型生物撞击机建立实验性胸腹撞击伤动物模型,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组和创伤促动力组,以观察小肠传输功能、小肠通透性、肠道细菌的移位及小肠黏膜形态学变化。结果 创伤促动力组小肠传输功能恢复较快,肠通透性明显低于创伤组,肠道细菌移位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兔严重胸腹伤后早期采用莫沙必利促肠道动力治疗对肠传输及肠屏障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徐琰张连阳麻晓林吴红涛蒋耀光
关键词:促动力剂胸部损伤腹部损伤肠功能莫沙必利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前路手术治疗被引量:25
2003年
瞿东滨金大地
关键词: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外科手术疗效
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抗失血性休克和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梁春阳余新光周定标许百男张远征魏少波
关键词:抗失血性休克脑保护作用
钛、钛铌涂层修饰对防止镍钛合金Ni^(2+)析出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镍钛合金及表面钛、钛铌涂层修饰后对N i2+析出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浸泡试验,实验后的1~7 d采样,低温灰化炉灰化,以Mg(NO3)2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组生理盐水中N i2+浓度。[结果]表面未经钛、钛铌涂层修饰的N iTi在37℃恒温箱中N i2+有明显析出,以前4 d为主,其吸出率(10-7μg.cm-2.s-1)分别为18.20、3.45、1.75和0.45,第5 d后N i2+无明显析出。经钛、钛铌修饰后N i2+无明显析出。该实验的样品回收率为94.6%~108.6%。[结论]钛、钛铌涂层修饰起到了防止N i2+析出作用。
李永滨孙明学卢世璧
关键词:镍钛合金修饰NI^2+
新型钳夹式外固定器的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钳夹式外固定器是通过夹持皮质骨但不穿透骨髓腔的一种外固定器械,探讨其能否在临床应用中保持足够的固定强度和稳定性。方法对钳夹罗盘锁紧后的抗拉伸能力进行试验,观察静力松弛、动态疲劳和抗拉伸刚度。钳夹固定于健康人胫骨标本的两端及骨干部位,进行拔出实验,计算最大拔出力。结果①200N拉伸力下,在实验的6h内基本保持稳定。②动态实验中到36000次循环时,钳夹臂位移平均增加0.32%,之后的循环加载中钳夹臂位移基本保持不变。③钳夹臂抗拉伸初始刚度平均为(1.36±0.14)N/m,到460N左右时平均刚度减低为(0.23±0.049)N/m。④拔出实验中,固定胫骨两端大号钳夹的平均拔出力为(670±50)N;固定胫骨骨干部位的小号钳夹的拔出力为(460±32)N。结论钳夹式外固定器在生理载荷下的强度可以达到使用要求。
汪爱媛卢世璧梁雨田江霞马建维
关键词:外固定器力学性能
海绵状、泥灰状脱钙骨基质修复骨缺损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探讨海绵状脱钙骨基质(DBM)和泥灰状DBM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兔四肢长骨骨干脱脂、脱钙后制成长度为500~1000 μm的纤维状及直径为200~400μm的颗粒状DBM,并与2%明胶混合分别制成海绵状DBM和泥灰状DBM。在9只兔双侧桡骨中段做一长10mm的骨膜骨缺损,分别植入海绵状DBM和泥灰状DBM及空白对照,每组各6个缺损,术后观察6周,于4、6周时拍摄X线片,并对实验动物的大体标本、骨密度、生物力学、新生骨矿化率及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术后4、6周X线片显示两实验组骨缺损均修复,骨髓腔完整;空白对照组无一例修复骨缺损。骨密度测量显示海绵状DBM组新生骨骨密度与正常桡骨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泥灰状DBM组的新生骨骨密度与正常桡骨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后6周生物力学测定显示海绵状DBM组新生骨极限压缩强度值与正常桡骨差异无显著性(P >0.05),泥灰状DBM组低于正常桡骨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实验组新生骨矿化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组织学观察显示两实验组中DBM绝大部分被吸收,形成板状骨骨小梁及完整的骨髓腔,塑形完整, 新生骨内可见骨单位及局部尚未完全骨化的新生骨。结论海绵状DBM和泥灰状DBM均具有诱导成骨活性和骨传导能力,使用方便,新生骨塑形完整,生物力学强度高。
孙明学黄靖香许文静汪爱媛赵斌王鑫卢世璧
关键词:海绵状骨缺损
镍钛合金钛与钛铌涂层防止Ni^(2+)析出的体内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镍钛合金(N iTi)表面金属钛(Ti)、钛铌合金(TiNb)涂层后对N i2+析出的影响。[方法]成年犬18只,随机分为4组,N iTi组、Ti涂层组、TiNb涂层组各5只,空白组3只,分别于骶棘肌内和股骨内植入立方体试件和圆柱型试件各10枚,12个月后处死取材,用石墨炉原子吸收仪分别检测心、肝、脾,肺、肾、脑、骨、鼻咽粘膜、血液、肌肉、试件周围的骨组织和肌肉组织的N it2+含量。[结果]非修饰的N iTi组试件周围的骨组织和肌肉组织的N i2+含量与同组同种组织、异组同种组织的N i2+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试验初步证明,N iTi表面金属钛、钛铌合金涂层起到了防止N i2+析出的作用。
李永滨孙明学卢世璧
关键词:镍钛合金NI2+
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开放性颅脑创伤的伤情特点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建立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开放性颅脑创伤的动物模型,研究其伤情特点。方法用动物低压氧舱模拟高原,民用射钉枪射击大鼠建立开放性颅脑创伤模型,观察该模型动物行为学、病理学、脑含水量、血脑屏障开放程度和脑组织氧分压等,分析总结高原开放性颅脑创伤伤情特点。结果本实验中制备的开放性颅脑创伤动物模型伤情稳定,可重复性好;高原致伤组与平原致伤组均存在:(1)神经元细胞核、尼氏体和细胞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及缺血性改变;(2)伊文思蓝荧光染料示踪血脑屏障通透性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脑屏障开放;(3)存在不同程度脑水肿;(4)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高原致伤组伤情更重,持续时间更长。结论本实验动物模型可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低能低速投射物所致的开放性颅脑创伤;高原致伤组与平原致伤组比较,损伤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
张礼均胥全宏邓聪颖林江凯朱刚王宪荣高伯元冯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