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4-012)
- 作品数:29 被引量:650H指数:13
- 相关作者:曹春香曹务春方立群徐敏张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适宜生境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定量分析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气温、降水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进行旱獭位置点的空间定位;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提取与喜马拉雅旱獭相关的地形地貌、气温、降水等生态环境参数;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旱獭发现点与生境参数的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有77.27%(153/198)的喜马拉雅旱獭发现点分布在高程值为3000~4000m的地区;当坡度为0~17度,坡向范围在91—270度(以180度为正南方向)时,旱獭数量最多;最暖月最高温为1413-17.5℃、17.6~20.8℃和20.9~24.0℃3个温度区间内,喜马拉雅旱獭发现点分布总和约占到总数的95%(186/198);喜马拉雅旱獭发现点较为均匀地分布于降水量在46~108mm范围内的地区。结论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大范围内的鼠疫宿主动物适宜生境的定量分析.空间信息技术在鼠疫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高孟绪曹春香王卷乐张颢李群贾慧聪满腾飞
- 关键词:鼠疫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 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流行、致病因子和耐药被引量:19
- 2014年
- 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有发生,其流行涉及到多个血清群。在有些地方,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腹泻的发病率甚至超过了O1/O139群霍乱弧菌腹泻的发病率。非O1/O139群霍乱弧菌的致病因子多种多样,肠毒素、蛋白酶、溶血素和三型分泌系统等被认为是重要的致病因子,但其致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仍然不完全清楚。随着抗生素使用的增加,出现了许多耐药甚至多重耐药菌株。本研究从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腹泻的流行情况、致病因子以及耐药方面加以综述。
- 李凤娟阚飙王多春
- 关键词:致病因子耐药
- 中国大陆季节性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92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中国大陆流感活动时空分布和季节性的流行特征及流感病毒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回顾性时空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建立空间趋势面的方法,分析流感病毒在中国大陆扩散的总体空间趋势。结果中国大陆流感活动具有两种季节性流行模式。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6—8月[儿科诊室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LI%)的RR=1.31,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74,P〈0.01];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12月至次年1月(儿科诊室ILI%的RR=1.45,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45,P〈0.01)。中国季节性流感病毒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由南向北先后出现的趋势。结论中国南方地区6—8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北方地区12月至次年1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同时应足够重视南方地区出现抗原变异株。
- 高燕方立群张勇钱全李亚品徐翠玲张烨闫磊杨华柏延臣杨红曹务春舒跃龙
- 关键词:流感季节性
- 空间信息技术在鼠疫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0年
-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为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和动物共患病,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人由于直接接触受感染鼠疫的动物或受染疫蚤类叮咬而可能感染鼠疫.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酿成人间鼠疫的流行,危害严重。
- 高孟绪曹春香张颢李群
- 关键词: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信息技术
- 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确诊的4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9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5月11日至6月22日)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确诊的4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年龄、性别、来源、主要症状、潜伏期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大陆早期诊断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输入性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7.8%,主要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个国家输入,占中国大陆总输入性病例的90%;所有患者中男性占53%,平均年龄22岁(22.2岁±14.9岁);早期确诊的甲型H1N1病例以发热(81%)、咳嗽(40%)、咽痛(35%)等症状为主;输入性病例从入境到发病平均2.5d±1.9d(1—11d),二代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4.3d±1.7d(1~8d)。结论中国早期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输人性病例为主;其性别构成与输入国相类似,而年龄构成不同;早期确诊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输入性病例从入境到发病平均2.5d±1.9d(1—11d),二代病例平均潜伏期为4.3d±1.7d(1~8d)。
- 李亚品钱全方立群杨红魏茂提高燕杨华张勇曹务春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 H1N1甲型流感全球航空传播与早期预警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一种新型流感(H1N1甲型流感)已经全球蔓延.早期的研究显示,在没有采取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国际航空旅行可能引发一次严重的全球流感大流行.在本研究中,H1N1甲型流感早期在墨西哥和美国的爆发被运用于SEIR流行病传播模型,用以估计该病毒的传染性及疫情初步参数,构建了一个基于实时航空数据的新的空间传播模型以评估H1N1甲型流感从墨西哥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潜在风险.结果显示,H1N1病毒的基本再生数R0约为3.4,有效再生数随防控措施下降明显,研究还发现西班牙、加拿大、法国、巴拿马和秘鲁是最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流感大流行的国家.
- 常超一曹春香王桥陈玉曹志东张颢董磊赵坚徐敏高孟绪钟少波何祺胜王劲峰李小文
- 关键词:基本再生数防控措施
- 我国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7年
- 手足口病(HFMD)自2008年被我国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累计发病11 762 589例,死亡3361例,年均发病率约为117/10万,居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之首。目前,HFMD的人群、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相对比较透彻,可以从全国水平描述发病人群及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由于HFMD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因此,气象因素与疫情的相关关系以及由此为基础的疫情预测成为空间流行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我国HFMD人群及病原学时空分布流行特征、气象因素对时空分布的影响以及国内外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在模型选择及纳入变量领域提出了新观点,以期为我国HFMD疫情的精准预测及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 张康军刘昆邵中军龙泳
- 关键词:手足口病空间流行病学时间序列
- 甲流感疫情时空聚集性的GIS分析被引量:22
- 2010年
- 2009年肆虐全球的甲流感疫情是由一种突变的猪流感病毒引发的流感,故又被称为猪流感。自2009年5月11日发现首例甲流感病例传入我国以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疫情迅速蔓延并呈现全国大爆发的态势。深圳因地理位置特殊,流动人口众多,一直是我国流行病的高发地区。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对2009年5月26日至2009年11月15日间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所上报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分别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属性进行了统计,同时以日发病数为基本单位对这期间的甲流感疫情进行了时序与特征分析;并将病例数据输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空间定位,选取病例患者的家庭住址作为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单元,利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的方法对这期间深圳市的甲流感疫情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显示,深圳市的甲流感疫情的时空聚集性重点表现在9月份上旬与香港接壤的南部地区,对深圳市疫情的防控要重点布置在与香港往来的几个通关口岸处。
- 徐敏曹春香程锦泉吴永胜谢旭李小文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地理信息系统
-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48
- 2011年
-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湿地保护的基础,对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研究区,采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湿地信息。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三江源地区湿地健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对三江源地区的湿地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的整体分布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降低的趋势,这主要是由压力—状态—响应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三江源地区大部分湿地是健康湿地;很健康的湿地位于东部和中部,其面积为3602km2,占湿地总面积的14.92%;健康的湿地多位于中西部,其面积为9043km2,占湿地总面积的37.47%;亚健康的湿地多位于中东部,其面积为5930km2,占湿地总面积的24.57%;不健康和病态的湿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治多县、曲麻莱县和唐古拉乡境内,其面积分别为4817km2和744km2,分别占湿地总面积的19.96%和3.08%。三江源地区的西北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湿地生态系统较脆弱,应加强对该区域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管理。
- 贾慧聪曹春香马广仁鲍达明武晓波徐敏赵坚田蓉
- 关键词:湿地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热点探测的MAUP效应被引量:14
- 2012年
- 为探讨不同尺度下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热点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本文基于2000年全国县级农业统计数据和2008年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按照一定的聚合规则得到不同尺度的数据,计算不同尺度下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G统计值并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热点分布,分析不同聚合尺度下热点的变化规律。然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测了影响聚合前后热点变化的因素,并根据探测结果建立了预测聚合前后热点变化的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G统计探测的热点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效应,聚合水平越高、空间尺度越大,热点数目越少。Logistic回归分析的显著性分析表明,热点包含的面状单元数目和热点的平均G统计值是影响热点探测尺度效应的主要因素。热点包含的面状单元越多,热点的平均G统计值越大,热点探测结果受尺度效应的影响越小。研究建立的热点变化预测模型,可以在细尺度热点分布状况已知时,根据热点包含的面状单元数目和热点的平均G统计值来预测聚合后热点的变化。对模型精度的交叉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全国县级农业统计数据热点变化预测精度可达到93.8%,对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热点变化预测精度达到94.2%。两套数据试验得到的结论一致,说明热点探测的尺度效应变化规律和所选变量以及研究区域的大小无关。
- 齐丽丽柏延臣
- 关键词:LOGISTIC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