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0108-2-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0108-2-1)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丛佩华康国栋张彩霞陈莹王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我国苹果多菌灵和噻菌灵的残留鉴定被引量:4
- 2008年
- 以2005年在全国苹果主产区的7个省采集的102个样品和2006年在全国11个省采集的59个样品为试材,运用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中的多菌灵和噻菌灵农药的残留量。对2005年的产地样品和2006年货架期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分析。
- 陈莹丛佩华聂继云李静杨振峰徐国锋
- 关键词:苹果多菌灵噻菌灵
- 苹果叶片和果实中多胺的检测方法及基质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对苹果主要多胺组分(腐胺、精胺、亚精胺)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并对其在苹果叶片和果实两种组织中的基质效应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严格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处理方法,优化提取方法,调节流速在0.3 mL/min时满足苹果叶片和果实不同基质中多胺的分离。多胺上样浓度在0.01~0.2nmol/10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平均回收率在85%~110%之间,方法的RSD值小于9%。
- 陈莹张彩霞康国栋韩继成李春敏丛佩华
- 关键词:多胺苹果基质效应
- 桃果实非酸/酸性状SCAR标记的转化与验证被引量:2
- 2009年
- 根据筛选到的与桃果实非酸/酸性状紧密连锁的3个AFLP标记特异片段序列信息,设计特异引物BFPA1/A2、BFPB1/B2和BFPC1/C2。3个特异引物在‘京玉’桃、‘美味’油桃及其正反交F1代69株群体中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BFPB1/B2在果实性状表现为酸的后代个体中扩增出分子量大小为158bp的特异条带,且根据特异片段AT-CTA199不同部位设计的引物都能稳定扩增,只是片段大小有所差异;特异扩增检测F1群体分离结果与原先AFLPAT/CTA标记完全一致,表明AFLP标记已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该SCARBFPB1/B2标记与D基因的连锁距离为2.99cM。利用SCARBFPB1/B2标记对‘大久保’桃ב兴津’油桃的F2群体60株个体的果实非酸/酸性状进行检测,基因型与表型性状符合率为96.7%,并且表现为共显性标记。特异引物BFPA/A和BFPC/C的扩增多态性条带在亲本及后代中消失。
- 吴俊束怀瑞张开春张晓明姜立杰
- 关键词:AFLPSCAR
- 黄色苹果新品种‘华月’被引量:9
- 2010年
- ‘华月’苹果是以‘金冠’为母本,‘华富’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果实圆柱形,平均单果质量230g;果皮黄色,阳面带红晕;果肉肉质,似‘富士’风味。晚熟,抗寒,高抗苹果早期落叶病、果实轮纹病。
- 杨振英康国栋王强薛光荣张利义田义杨玲张彩霞李武兴丛佩华
- 关键词:苹果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