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1-1)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5
相关作者:陈泽宇吕达仁凌超陈丹魏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平流层
  • 5篇流层
  • 4篇重力波
  • 3篇急流
  • 3篇高空
  • 3篇高空急流
  • 2篇上空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值模拟
  • 1篇地转适应
  • 1篇东北冷涡
  • 1篇东经
  • 1篇动量通量
  • 1篇对流层
  • 1篇月平均
  • 1篇中层大气
  • 1篇数据分析
  • 1篇台风
  • 1篇太阳活动
  • 1篇谱密度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8篇陈泽宇
  • 5篇吕达仁
  • 4篇陈丹
  • 3篇凌超
  • 1篇陈洪滨
  • 1篇黄倩
  • 1篇田文寿
  • 1篇张健恺
  • 1篇许平平
  • 1篇张杰
  • 1篇韩元元
  • 1篇魏栋

传媒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航天器环境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东经120°E中间层和低热层纬向风结构及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热层-电离层-中间层能量和动力学卫星(TIMED)上搭载的多普勒干涉仪(TIDI)获取的为期9年的纬向风数据,考察了东经120°E子午圈中间层和低热层(MLT)平均纬向风的典型结构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热带外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TIDI观测结果与当前通用的中层大气经验模式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在热带地区,观测与模式显著不同.在TIDI测量覆盖的所有高度(80—105km)上,热带地区纬向风持续地表现为东风,形成一个以赤道为中心的东风带.为期9年的观测数据显示,该东风带的宽度平均为37.5,平均变化幅度约为14.
凌超陈泽宇陈洪滨
关键词:TIMEDTIDI
高空急流诱发平流层重力波数值模拟
使用中尺度预报模式WRF-ARW,针对2010年6月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一例伴随对流层高空西风急流(位于 km高度)演变过程出现的平流层重力波活动开展了数值模拟.事件发生期间,对流层区域环流处在一个东北冷涡系统的控制之下....
陈丹陈泽宇吕达仁
青藏高原上空UTLS区域一次地形重力波过程中的物质上传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MERRA(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再分析资料和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卫星资料以及欧洲气象中心ECMWF-Interim(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发生于青藏高原北侧上空的一次地形重力波事件,并使用中尺度预报模式WRF-ARW.V3.0(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V3.0)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诊断分析了此次地形重力波在UTLS(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区域造成的物质和能量垂直传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一中尺度地形重力波信号的水平波长约为600km,与地形扰动水平尺度接近,重力波在对流层中传播的垂直波长约为3km,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出由东向西倾斜的结构特征.此次地形重力波上传进入平流层并在150hPa附近破碎,波破碎后动量通量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强烈的衰减,重力波携带的能量在破碎高度附近释放.重力波破碎的同时垂直方向湍流混合变得异常强烈,湍流交换系数可在短时间内增加到背景值的8倍以上,剧烈湍流混合过程导致了对流层上层的空气进入平流层,使下平流层空气出现了位势涡度和臭氧的低值区,在浮力频率的垂直剖面中也可以看到由于地形重力波过程造成的平流层下层浮力频率异常低值区.
魏栋田文寿陈泽宇张健恺许平平黄倩韩元元张杰
关键词:WRF模式
高空急流诱发平流层重力波数值模拟
使用中尺度预报模式WRF-ARW,针对2010年6月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一例伴随对流层高空西风急流(位于~9 km高度)演变过程出现的平流层重力波活动开展了数值模拟.事件发生期间,对流层区域环流处在一个东北冷涡系统的控制之...
陈丹陈泽宇吕达仁
文献传递
台风重力波的谱结构和动量通量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中尺度预报模式WRF针对2005年台风"麦莎"开展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台风活动期间,其上空以台风为中心的区域中,持续地出现了显著平流层重力波.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该数值模拟的数据进一步对台风诱发的平流层重力波进行谱结构分析和动量通量估计.结果显示:重力波谱结构呈明显的单峰窄谱结构,主要的波动具有1000km左右的水平尺度、12~18h的时间尺度、垂直波长大约为7~9km.这种单峰窄谱的谱结构与以往已研究的孤立对流单体等深对流系统所诱发的重力波谱结构特征并不相同.另外,功率谱和动量通量谱分量集中分布在水平波数大于零的部分(kh>0),这种不对称的分布反映了重力波的传播受平均流调控,逆背景流传播.分析结果还表明,与台风相关的平流层重力波具有相当大的动量通量,在20km高度位置上估计得到的净纬向动量通量为0.7845×103Pa,该值约为驱动QBO现象所需的波动动量通量的26%.
陈丹陈泽宇吕达仁
关键词:台风功率谱密度动量通量
中国上空过渡流区大气月平均状态的模拟结果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MSIS 系列模型基础上发展的大气模型NRLMSISE-00,模拟研究了2001 年-2013 年中国上空过渡流区80~140 km 高度的大气状态.对于中国东部和中部过渡流区,基于模拟数据得到的月平均结果显示大气密度和温度呈现-致的变化趋势,还表现出与太阳活动的显著关联.谱分析的结果显示,在90 km 高度以上大气密度呈现半年周期变化,在90~110 km 高度范围这种半年变化的幅度随纬度增大.在100 km 高度,上半年出现的半年周期过程中密度的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3 月和6 月,明显超前中、高热层的半年周期过程.
凌超陈泽宇
关键词:大气密度大气温度太阳活动
中层大气静力稳定性减弱趋势——历史火箭探空数据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大气静力稳定性参数Brunt-Vaisala频率反映了以温度垂直梯度为代表的大气整体结构的特征.全球增暖背景下,学术界对中层大气静力稳定性的响应形式还相当缺乏了解.利用历史火箭探空资料,考察了1962—1991年期间从赤道到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中层大气静力稳定性(Brunt-Vaisala频率的平方,N2)的长期趋势.结果表明,对于选取的6个典型站点,在平流层上部到中间层中部区域(48—60 km),所有站点大气静力稳定性一致呈现显著减弱的长期趋势.48—60 km整层平均N2长期趋势统计结果表明,在两个热带站点,N2长期趋势一致,每十年减小0.11×104s2;随着纬度增加,在从22?N(Barking Sand站)向38?N(Wallops Island站)过渡的区间内,N2趋势从-0.16×104s2/decade增强到-0.22×104s2/decade.
王丽吉陈泽宇凌超吕达仁
关键词:静力稳定性中层大气
与东北冷涡相伴的高空急流诱发平流层重力波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ARW,针对2010年6月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一例伴随对流层高空西风急流(位于~9 km高度)演变过程出现的平流层重力波活动特征开展了数值模拟.事件发生期间,对流层区域环流处在一个东北冷涡系统的控制之下.模拟结果再现了该东北冷涡的发展和维持过程,以及与之相伴的高空急流的特征.模拟结果揭示出在急流区域上空的平流层中存在显著重力波活动现象.分析结果显示,重力波活动与急流存在紧密联系,在水平方向上,重力波呈显著的二维结构,出现在急流出口区上部并逆背景流向西传播.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盛行波动具有~700 km水平尺度、9~12 h时间尺度以及4~5 km垂直波长.由于急流的存在,造成其与平流层中下部之间存在显著的水平风速垂直切变,与切变相伴的耗散使得上传的重力波动量通量数值随着高度升高而递减.同时,在18~20 km高度间出现的西风-东风转换带极大地抑制了波动在垂直方向的传播,形成显著动量通量沉积效应.估算结果表明,在11~20 km高度之间,这种效应的整体作用相当于对该层背景流施加强度为0.86 m·s-1·day-1的动力阻曳.
陈丹陈泽宇吕达仁
关键词:高空急流地转适应东北冷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