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0GXS5B148)

作品数:4 被引量:97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瑶陈颖杨常青孙汉坤刘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环境影响
  • 1篇氧化碳
  • 1篇战略环境影响
  • 1篇战略环境影响...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污染
  • 1篇项目环评
  • 1篇金属类
  • 1篇环境影响评价
  • 1篇环评
  • 1篇二氧化碳
  • 1篇二氧化碳捕集
  • 1篇VO
  • 1篇VOC
  • 1篇
  • 1篇捕集

机构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3篇陈颖
  • 3篇李瑶
  • 2篇刘冬梅
  • 2篇舒艳
  • 2篇孙汉坤
  • 2篇杨常青
  • 1篇胡志瑛
  • 1篇韩笑
  • 1篇郝郑平
  • 1篇王亚男
  • 1篇黄丽华
  • 1篇李丽娜
  • 1篇沈庆海

传媒

  • 2篇环境与可持续...
  • 1篇四川环境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结合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风险宏观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论文以生态风险景观评价方法及3S技术等为研究手段,综合考虑重点产业发展战略人为风险源及自然风险源,以生态风险受体和终点选择、风险源分析、暴露危害分析、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及生态风险分区为评价步骤,揭示了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潜在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上游重点产业战略实施区可划分为三类生态风险监控区,生态风险重点监控区自然风险源分布集中,重点产业人为风险源和自然风险源交织在一起,极易发生生态风险放大效应,生态风险次重点监控区自然生态风险源分布较单一,局部重点产业人为风险源强度增强,将增加区域生态风险水平,生态风险监控区自然生态风险源分布范围较小,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相对较低。论文探索了战略环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思路,为国内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借鉴。
黄丽华胡志瑛舒艳韩笑
关键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环评对策被引量:5
2013年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一项具有大规模c减排潜力的新兴技术,但是CCUS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可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生态、地质等造成负面影响,亟待加强环评管理。本文分析并总结欧盟、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CCUS项目环评管理经验,探讨我国开展CCUS项目环评的必要性,进而提出我国CCUS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对策建议,以为相关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支持。
刘冬梅王亚男陈颖李瑶
关键词:二氧化碳
基于重金属类有毒空气污染物重点行业分析的优先控制政策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我国5种重金属类有毒空气污染物(Pb,Hg,Cd,Cr,As及其化合物)排放量大,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也极大威胁人体健康,亟待完善污染防治政策。本文分析了排放这5种重金属类有毒空气污染物的重点行业,然后基于行业分析结果,提出我国重金属类有毒空气污染物的优先控制政策,为相关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具体建议如下:第一,优先控制5种重金属类有毒空气污染物;第二,制定重金属类有毒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三,放源分类管理;第四,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第五,提升监管能力;第六,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监督。
刘冬梅沈庆海陈颖舒艳李瑶杨常青孙汉坤
关键词:重金属
我国VOC类有毒空气污染物优先控制对策探讨被引量:82
2011年
VOC污染日趋严重,不仅影响环境空气质量,也能直接损害人体健康,我国亟待完善控制对策.研究了美国有毒空气污染物(HAPs)控制体系,针对我国环境管理的特点,提出VOC类有毒空气污染物优先控制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美国通过清洁空气法案确定有毒空气污染物重点控制名单,采取区域管理和行业重点源控制促其削减,VOC类化合物是城市地区重点控制对象.我国VOC管理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应筛选部分污染物进行优先控制,针对这类污染物组分复杂、行业分布广、区域性和过程性强等特点,逐步开展区域污染调查评估,加强累积性风险评估和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抓好突发事件风险防范.
陈颖李丽娜杨常青郝郑平孙汉坤李瑶
关键词:VOC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