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102-09-05-07)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杜智李涛回建峰宋继昌孙以鲁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PA微囊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治疗疼痛的量效时效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治疗大鼠疼痛动物模型的量效时效关系。用结扎坐骨神经制作大鼠疼痛动物模型,将APA微囊BCC移植到动物模型的蛛网膜下腔,分别用冷致痛实验和热过敏实验观察镇痛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数量5万组、10万组和20万组收缩差异均减小(P<0.05),且随细胞量增加差异减小,表明有明显镇痛作用;40万组与20万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这种镇痛作用可持续12周以上。以上结果表明APA微囊BCC治疗大鼠疼痛动物模型的移植细胞数量和镇痛效果呈正相关关系,有效镇痛时间在12周以上。
- 回建峰李涛杜智宋继昌
- 关键词:坐骨神经结扎
- APA微囊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癌痛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探讨微囊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移植治疗晚期癌痛的有效性。方法:用胶原酶消化分离BCC,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包埋BCC,将APA微囊BCC植入急慢性疼痛动物模型大鼠和晚期癌痛患者的蛛网膜下隙观察镇痛效果。结果:APA微囊BCC对急慢性疼痛动物模型有明显镇痛作用。34例晚期癌痛患者的VAS评分移植前为8.86±0.94,移植后3天为2.36±1.81。移植后13例患者停用吗啡类药物(占38%),16例吗啡类药物用量减少(占47%),5例吗啡类药物用量无明显变化(占15%)。移植后生存3个月的16例患者中,8例吗啡类药物仍处于用量减少状态,8例无需应用。移植后1例患者生存5个月也未使用吗啡类药物。结论:APA微囊BCC对急慢性疼痛动物模型和晚期癌痛患者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 杜智周道标李涛孙以鲁肖琅高宝柱回建峰李学敏方淑昌宋继昌孙绵方
- 关键词:APA微囊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晚期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