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20020602)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唐晓闩王鸿梅张为俊储焰南周士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3篇活性
  • 3篇活性氮
  • 2篇光谱
  • 2篇发光
  • 2篇发光研究
  • 1篇谱学
  • 1篇溴代
  • 1篇溴代烷
  • 1篇溴代烷烃
  • 1篇烷烃
  • 1篇硫化
  • 1篇硫化合物
  • 1篇流动余辉
  • 1篇化合物
  • 1篇化学发光
  • 1篇光谱学
  • 1篇发射光谱
  • 1篇NBR
  • 1篇SO2
  • 1篇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周士康
  • 3篇储焰南
  • 3篇张为俊
  • 3篇王鸿梅
  • 3篇唐晓闩
  • 2篇李建权
  • 2篇韩海燕
  • 1篇王占新
  • 1篇金顺平
  • 1篇黄国栋

传媒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量子电子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活性氮与SO_2和SOCl_2的传能反应
2006年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研究了活性氮与SO2和SOCl2之间的反应过程.在280~500nm,观察到了SO2(A"1A2,#B1B1$#X1A1)和SO2(%a3B1$#X1A1)的发射光谱.对比由Ar(3P0,2)与N2碰撞反应产生的纯N2(A3∑u+)与SO2、SOCl2之间反应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N2(A3∑u+)在活性氮与SO2的反应中是主要的能量载体,它与SO2的直接能量转移反应形成了激发态的SO2(#A1A2,B#1B1);在活性氮与SOCl2的反应中观测到的激发态SO2(%a3B1),则可能主要是通过N(4S)与SOCl2反应生成的N2O(X1∑+)和N2(A3∑u+)与SOCl2反应生成的SO(X3∑-)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产生.
王鸿梅唐晓闩张为俊储焰南周士康
关键词:活性氮流动余辉SO2
溴代烷烃与活性氮的反应发光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利用N2空心阴极放电制备活性氮,研究了活性氮与溴代烷烃(CHBr3、CH2Br2、C2H5Br、C4H9Br)反应的化学发光.上述所有反应中,在550~750nm波段均观察到了较强的NBr(b1Σ+→X3Σ-)跃迁发射谱.同时在活性氮与CHBr3和CH2Br2的反应中,在流动管下游还观察到了CN(A2仔,B2仔→X2撞+)的发射谱.验证性的实验表明,激发态NBr(b1Σ+)是由二步过程形成:N(4S)与溴代烷烃反应生成NBr(X3Σ-),再通过N2(A3Σu+)分子能量转移到激发态NBr(b1Σ+);而激发态的CN是通过N(4S)+CBr→CN(A,B)+Br过程形成的.
唐晓闩唐晓闩王鸿梅韩海燕李建权金顺平黄国栋储焰南张为俊
关键词:活性氮发射光谱NBRCN
活性氮与三溴甲烷反应化学发光研究
2005年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利用空心阴极放电产生的活性氮与CHBr3分子碰撞,在550-750 nm波长范围内观察到了较强的NBr(b→X)跃迁发射谱;同时,在反应管的下游,我们探测到了CN(A,B)的发射谱。分析认为化学发光机理是:亚稳态氮原子N(2D)与CHBr3之间的一步传能反应直接产生了NBr(b)激发态,而CN(A,B)态则来自基态原子N(4S)与CBr的反应,其中CBr是CHBr3经活性氮中的亚稳态N2(A)激发离解形成的。
王占新唐晓闩王鸿梅李建权韩海燕张为俊储焰南周士康
关键词:光谱学活性氮化学发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