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YW-008)
- 作品数:2 被引量:110H指数:2
- 相关作者:赵彦彦郑永飞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全球新元古代冰期的记录和时限被引量:71
- 2011年
- 新元古代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大洋型和大陆型冰川事件。但是,由于新元古界地层缺少有利的冰期沉积对比标志,因此对这些冰川事件的期次、开始和结束时间、全球化程度等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冰期沉积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是认识古冰川活动遗迹的重要地质证据,化学沉积地层的碳同位素漂移是识别冰期的常用地球化学代理指标,岩石和矿物氧同位素的极端值已经成为古大陆冰川活动的新兴地球化学代理指标。新元古代的地层年龄、岩石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当时全球总共发育4次冰期,其中两次属于大洋型冰川,分别称为Sturtian冰期(718~660Ma)和Marinoan冰期(651~635Ma)。其中Marinoan冰期的全球化程度最高,对应于通常所说的"雪球地球事件"。Sturtian冰期可能属于滨海相-大陆边缘相沉积,其沉积物主要在海洋到大陆边缘的过渡地区发育。在这两期大洋型冰川之前和之后存在局部的大陆/山岳型冰川,其中Sturtian冰期之前的称为Kaigas冰期(757~741Ma),而Marinoan冰期之后的称之为Gaskiers冰期(583.7~582.1Ma)。尽管中国华南地区缺少这两次大陆型冰川的沉积记录,但是岩石和矿物的稳定同位素异常提供了这两次大陆型冰川曾经存在过的地球化学证据。因此,地质学和地球化学证据都可以用来追溯地质历史上的冰川事件。
- 赵彦彦郑永飞
- 关键词:新元古代冰期雪球地球同位素年龄
- 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岩作用被引量:39
- 2011年
- 化学沉淀碳酸盐矿物在沉积后很容易受到各种作用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在成岩阶段所经历的成岩作用。碳酸盐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主要受大气降水、海水和埋藏过程中孔隙流体的控制,经历一系列压实、溶解、矿物的多相转变、重结晶、胶结等成岩作用,逐渐转变为固结的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由于孔隙流体与沉积流体之间的异同以及温度的变化,碳酸盐沉积物的原始矿物成分、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会很好的保存下来,但在许多情况下,也可能会改变,从而使我们无法准确反演碳酸盐沉积物在沉积时水体的特征。因此,我们在应用碳酸盐岩重建相关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的时候,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对碳酸盐岩是否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进行鉴定。
- 赵彦彦郑永飞
- 关键词:成岩蚀变同位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