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确定NP9基因的表达对鼻咽癌细胞裸鼠成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构建NP9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重组pR c/CMV2-NP9质粒于鼻咽癌细胞系CNE1和SUNE1,筛选并获得稳定表达NP9基因的细胞克隆CEN1/NP9和SUNE1/NP9。以裸鼠致瘤实验确定NP9基因对鼻咽癌细胞成瘤特性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素D1(cyc lin D1)的表达。结果大部分转基因的G418抗性克隆能够检测到NP9基因的表达。CNE1/NP9细胞接种裸鼠后的成瘤率为43.8%,明显低于CNE1细胞(66.7%)和CNE1/空载体组(75.0%,P均<0.05)。SUNE1/NP9细胞接种裸鼠后移植瘤的生长速度减慢,第30天时肿瘤体积为(3.88±0.81)cm3,与SUNE1细胞和SUNE1/空载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NE1/NP9细胞的移植瘤显示出相对较低的PCNA和cyc lin D1表达水平。结论NP9基因通过下调PCNA和cyc linD1的表达,抑制鼻咽癌细胞的裸鼠成瘤或移植瘤的生长。
目的确定有家族史鼻咽癌患者4p15.1-4q12区域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分布和频率,为进一步缩小该区域内易感基因的范围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方法收集具有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石蜡包埋的活检组织标本,采用显微切割的方法在肿瘤组织石蜡切片上分离肿瘤细胞和正常淋巴细胞,选定7个定位于4p15.1-4q12区域内的高密度微卫星位点,多重PCR扩增和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Genescan软件对各位点LOH进行分析。结果25例具家族史鼻咽癌患者中,23例在4p15.1-4q12区至少存在一个微卫星位点的LOH(92%)。其中D4S2382位点LOH的频率最高,达到56%;D4S350和D4S1547位点LOH频率均约为50%。最小共同缺失区位于位点D4S350和D4S1547之间。结论鼻咽癌4p15.1—4q12区域内的易感基因可能位于微卫星位点D4S350和D4S1547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