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0521000500)

作品数:30 被引量:113H指数:8
相关作者:陈复生赵俊廷高亚辉李润霞李里特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主题

  • 22篇胶束
  • 22篇反胶束
  • 16篇蛋白质
  • 15篇大豆蛋白
  • 10篇蛋白
  • 10篇胶束体系
  • 10篇反胶束体系
  • 9篇萃取
  • 9篇白质
  • 8篇反胶束萃取
  • 7篇AOT
  • 7篇大豆
  • 7篇大豆蛋白质
  • 5篇活性剂
  • 4篇表面活性
  • 4篇表面活性剂
  • 3篇电泳
  • 3篇动力学
  • 3篇葵花
  • 3篇葵花籽

机构

  • 30篇河南工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洛阳理工学院
  • 3篇清华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7篇陈复生
  • 19篇赵俊廷
  • 11篇高亚辉
  • 7篇李润霞
  • 5篇史双枝
  • 5篇张淑霞
  • 5篇李里特
  • 4篇郭晓歌
  • 3篇赵晓燕
  • 3篇薛文通
  • 3篇张洁
  • 2篇姜崇斌
  • 2篇张建雄
  • 1篇磨礼现
  • 1篇盖国胜
  • 1篇姚永志
  • 1篇左锦静
  • 1篇万珊
  • 1篇王海
  • 1篇张健雄

传媒

  • 6篇中国油脂
  • 3篇食品科学
  • 3篇食品科技
  • 3篇中国粮油学报
  • 3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与机械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粮油加工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反胶束萃取技术制备大豆蛋白的产品组分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采用不连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和氨基酸分析对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的产品大豆蛋白和传统的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发现反胶束对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萃取能力较强,对大分子量的蛋白质萃取能力相对不足,且其中β-折叠和α-螺旋含量比大豆分离蛋白少。但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且两种产品蛋白中氨基酸所占蛋白的比例大致相似,反胶束萃取的蛋白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比碱溶酸沉法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高。
高亚辉张书霞陈复生张建雄
关键词: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电泳氨基酸
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前萃过程机理初探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对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前萃过程的研究及萃取后反胶束体系性质变化的试验以及相关资料系统的分析,推断出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的模型为固定大小模型,而大豆蛋白与表面活性剂间的疏水性作用是促使蛋白质在反胶束中溶解的推动力之一。
高亚辉陈复生张书霞张健雄
关键词:反胶束大豆蛋白
两种反胶束体系制备大豆蛋白的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对AOT/异辛烷和CAB/正庚烷-正己醇两种反胶束体系提取的大豆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和DSC分析。结果表明,市售大豆分离蛋白与反胶束萃取的大豆蛋白所含的亚基比例有明显的差别;随着反胶束含水量W0值的减小,反胶束萃取较大大豆蛋白质亚基比例明显减少。DSC分析表明,反胶束体系"水池"的极性越大,萃取的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破坏程度越大。
陈复生李润霞李里特姜崇斌
关键词:反胶束大豆蛋白
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反萃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2
2007年
该文通过系统地研究影响总传质系数的各个主要因素(水相pH值、离子强度,初始有机相中蛋白质浓度、振荡速度和反萃取温度),探讨了以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反萃取大豆蛋白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反萃取过程中总传质系数,随着反萃取水相的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振荡速度和初始有机相中蛋白质浓度的增大而几乎不变。说明在反萃取过程中,大豆蛋白在有机相和水相两相内的扩散阻力可以忽略,界面阻力是传质过程中的主要阻力。由此推断出大豆蛋白的反萃取过程属于界面控制类型,"满胶束"在界面上的聚结过程是反萃取的速率控制步骤。通过研究,深入了解了大豆蛋白反萃取过程的机理,可有效地控制和强化萃取过程,提高萃取率,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高亚辉陈复生赵俊廷王海
关键词:反胶束反萃取大豆蛋白动力学聚结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7年
介绍了反胶束的特点及其溶解和萃取蛋白质的原理,详述了影响反胶束萃取的主要因素,包括水相的pH值、离子强度和阳离子种类、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浓度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浓度,综述了国内外对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动力学研究进展、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推动力、蛋白质在反胶束中的三种增溶模型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需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亚辉陈复生赵俊廷
关键词:反胶束蛋白质表面活性剂动力学
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前萃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2011年
系统研究了影响总传质系数的各个主要因素(缓冲溶液pH、反胶束含水量W0、表面活性剂浓度、KCl浓度、振荡速度操作温度),探讨了以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萃取大豆蛋白前萃过程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前萃过程中总传质系数随缓冲溶液pH和KCl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分别在pH7.0和KCl浓度0.1mol/L附近出现最大值;随W0和AOT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W0大于12时,总传质系数基本不变;随温度的变化总传质系数变化不大。由此可以推断出蛋白质的加溶过程,不仅与蛋白质分子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和疏水力有关,而且与界面阻力有关。
高亚辉张淑霞陈复生万珊
关键词:反胶束大豆蛋白动力学静电作用
反胶束体系萃取葵花籽仁中蛋白质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对AOT/异辛烷反胶束溶液萃取技术从葵花籽粉中提取蛋白质的前萃工艺进行了研究。控制体系含水量W0,使绿原酸先萃取出,然后分析了各因素对蛋白质萃取率的影响,并正交实验分析得出最佳优化前萃工艺条件为:AOT0.12g/mL,料液比1:25,含水量W0为18,增溶水pH7.0,温度40℃,时间60min,KCl0.05mol/L。
郭晓歌赵俊廷
关键词:蛋白质反胶束葵花籽萃取
食品蛋白在分离过程中变化规律和调控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1年
针对分离过程中的食品蛋白质变化规律与调控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对食品蛋白分离的原理与特点,在分离过程中食品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模型及其变化规律与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的分析,提炼出分离过程对蛋白的组成、分子结构、空间构象的影响规律,其分子相互作用机制与数学模型,以及蛋白变化与其营养性和安全性相互关系等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本领域的研究方向,期望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陈复生赵俊廷
关键词:食品蛋白反胶束
利用反胶束溶液萃取葵花籽中绿原酸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对利用反胶束溶液萃取技术从葵花籽仁粉中提取绿原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因素对绿原酸前萃取的影响,得出最佳前萃条件为:每毫升加样量0.05 g,W0(含水量)为4.6,AOT质量浓度0.08 g/mL,KCl浓度0.1 mol/L,pH7.0,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绿原酸前萃率可达到27.39%。
郭晓歌赵俊廷
关键词:葵花籽反胶束绿原酸
影响反胶束体系萃取蛋白能力的因素及机理被引量:16
2009年
该文对影响二-(2-乙基已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反胶束萃取蛋白能力的因素与机理进行了研究,可以用来解释AOT/异辛烷反胶束溶液分离萃取蛋白与油脂时,萃取率变化的原因,进一步了解反胶束分离萃取蛋白质分子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反胶束体系中黏度增加,微乳液增溶水量即水的物质的量与表面活性剂物质的量之比(W0)增大时,使得反胶束萃取蛋白质与油脂的能力增强,从而使萃取率升高。根据Gibbs吸附公式,得出AOT浓度在0.08g/mL时,反胶束液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W0值也较大,有利于提取蛋白质。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电导法研究AOT反胶束体系的结构,可知W0为11~14时,AOT浓度大于0.06g/mL,反胶束体系较稳定,该体系是由渗透型和非渗透型的结合,从而可以了解反胶束体系的相行为变化。
赵晓燕薛文通陈复生李里特
关键词:反胶束蛋白黏度电导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