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ZH064)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李琰君马科王欣欣尤博雅马康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翻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院落
  • 2篇民居
  • 2篇建筑
  • 2篇传统民居
  • 1篇典范
  • 1篇原生态建筑
  • 1篇院落空间
  • 1篇院落式
  • 1篇院落式民居
  • 1篇再开发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取向
  • 1篇生态建筑
  • 1篇水流域
  • 1篇水坡
  • 1篇自然地理条件
  • 1篇管窥
  • 1篇汉水流域
  • 1篇传统建筑

机构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西安翻译学院

作者

  • 4篇李琰君
  • 1篇马科
  • 1篇马康
  • 1篇王欣欣

传媒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华中建筑
  • 1篇包装与设计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潼关古水坡巷保护与传承之管窥被引量:1
2013年
水坡巷是潼关古城历史文脉及民居形态遗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以田野调研为核心,对水坡巷进行了细致地阐述与探讨,从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总结其价值特色,提出对其保护与再利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旨在重塑水坡巷活力与潼关古城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续。同时也将对传统街巷空间理念的传承、地域文化的开发利用、城市规划以及民居建筑的设计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马康李琰君
关键词:再开发
蜀河古镇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营造模式研究
2016年
引言 中国造诣精深的传统建筑在经历了干百年的推新演变后.最终建立了以院落为基础核心的内聚性空间.且因区域自然地理条件、风俗文明、匠作技术、审美取向的不同而衍生出丰富多变的营造形态。具有伸缩自如的弹性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蜀河古镇依托于秦巴山地庞杂的生态系统及汉水流域中上游区位.在历史的演进中成为东来西往、南北文化交流的转换轴心,其民居院落在特定地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积累中,不仅融合了南北院落形态,还基于本地现实条件和需求的多样性,展现出丰富多元的营造特征。
梁咏琦李琰君
关键词:院落空间传统民居自然地理条件传统建筑审美取向汉水流域
解析陕南传统院落式民居的多元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主要类型,在地理和人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各地传统民居逐步形成了不同形态。陕南位于我国南北分界秦岭淮河以南,受地域环境和文化交流的影响,陕南传统民居建筑和院落形态体现出我国南北方建筑和院落的双重性格。该文主要分析形成陕南传统民居院落的因素,解析陕南传统民居建筑及院落的形态特征,并通过实例对陕南传统民居做详细的分析。旨为我国小区域内传统民居研究、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依据。
马科李琰君
关键词:传统民居
原生态建筑的典范——关中地区淳化县张寨村地坑窑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对关中地区淳化县张寨村地坑窑院这一地下民居建筑形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分析了这一区域地坑院的成因,梳理了地坑窑的建筑形式与结构特征及其建筑构件与装饰,同时依据其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对地坑窑院的分析研究,抢救性地为我国传统窑居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收集和保护修缮奠定一些有价值的基础。
李琰君王欣欣
关键词:生态建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