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144)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4
- 相关作者:宋兴华詹玉林李文举许锋朱小萌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因枪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治疗陈旧性骨缺损被引量:4
- 2014年
- 背景:体内外研究都已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分化、诱导异位骨形成、促进骨折愈合、控制哺乳动物骨骼不同形态特征形成的功能。目的:使用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基因枪进行局部基因注射以治疗陈旧骨缺损。方法:72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陈旧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按所截骨长度均分1.5 cm组、2.0 cm和2.5 cm组。各组又随机分为治疗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组)和对照组(自然愈合组)。于转染后1,3,8,9周拍摄X射线平片,1,3,8和9周取骨折间软组织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Western blot检测,于1,3,8和9周时取标本大体观察,评价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大体标本观察发现治疗组骨痂生成量多于对照组。②治疗组转染后1,3,8,9周的Lane-Sandhu X射线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骨形态发生蛋白2浓度定量,各时间点治疗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浓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应用基因枪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局部转移治疗陈旧骨缺损效果明确。
- 朱小萌王翀宋兴华詹玉林李文举
- 关键词: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基因枪
- 不同长度兔桡骨缺损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被引量:4
- 2013年
-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骨缺损的状态下,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目的:观察不同长度兔桡骨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麻醉下用线锯造成兔左前臂桡骨中段0.5和3.0cm的骨缺损。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检测显示,0.5cm骨缺损组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量在损伤后1,3,4周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且每组均较损伤即刻明显增加(P<0.05);3.0cm骨缺损组骨缺损部位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相对表达量在损伤后3周达到高峰(P<0.05),其峰值水平明显高于0.5cm骨缺损组(P<0.05),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对骨痂的生成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损伤后3,4周,3.0cm骨缺损组的骨痂生成量较0.5cm骨缺损组明显减少(P<0.05)。证实,兔桡骨3.0cm的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上调,但还不能使该长度的骨缺损自行愈合。
- 詹玉林安智全孙鲁源张长青曾炳芳许锋侯国柱李文举朱小萌宋兴华
- 关键词: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愈合
- 基因枪介导BMP-2基因转染治疗新鲜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使用基因枪进行含有BMP-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局部基因转移以治疗新鲜骨缺损。方法选健康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72只,建立新鲜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按缺损长度分组:(1)1.5cm组;(2)2.0cm组;(3)2.5cm组,各24只。各组按干预又分为BMP-2基因转染组(治疗组)和自然愈合组(对照组),各12只。新鲜骨缺损于截骨后立即使用基因枪进行BMP-2基因局部转染,对照组截骨后自然愈合。于转染后1、3、4、9w拍摄X线片,1、3、4w取骨折间组织行BMP-2的Western blot检测,于1、4和9w时取大体标本肉眼观察,评价愈合情况。结果 (1)大体标本观察,治疗组骨痂形成数量普遍多于对照组。(2)治疗组与对照组转染后1、3、4、9w的Lane-Sandhu X线评分,1w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9w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BMP-2浓度定量,除1.5cm组1w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间点治疗组与对照组BMP-2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基因枪介导BMP-2基因局部转移治疗新鲜骨缺损效果明确。
- 李文举宋兴华詹玉林朱晓萌
- 关键词:骨缺损BMP-2基因转染基因枪
- 兔桡骨骨缺损局部组织中BMP-2的活性表达及其与骨愈合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为临床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检测骨缺损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活性,并观察兔桡骨骨折的早期愈合情况。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8±0.2)kg,共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D4个实验组,每组18只,分别建立兔左桡骨中段0.5、1.5、2.0、3.0cm的骨缺损模型,造模同时将所截除骨段保留并取少量骨旁组织,造模时间记为0周,其后于1、3、4周时处死各组动物6只,取骨缺损周围组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BMP-2含量,并观察不同时间点的骨愈合情况。结果建模1周时各实验组骨缺损区组织BMP-2成份和0周时相比分泌量明显增加(P〈0.05),3周时(A、B、c、D)4组分别增加了556.1%、385.9%、272.2%、171.2%。BMP-2成份分泌量均达峰值,4周时BMP-2含量较前明显减少(P〈0.05),同时,BMP-2的含量随骨缺损长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骨愈合情况和时间、骨缺损长度亦有关。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有可比性的兔桡骨骨缺损模型,这种较接近于临床实际的客观动物模型,为探索人类骨折愈合机制提供了动物实验的理论依据。BMP-2是骨折愈合重要的影响因子。
- 侯国柱宋兴华詹玉林
-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骨缺损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2年
- 因创伤、肿瘤切除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自体骨移植或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仍然是临床上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目前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结合骨组织工程的方法治疗修复骨缺损是新的研究热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结合人工合成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和自体组织移植是最新的研究解决方法,并取得一定的骨缺损修复效果。
- 许锋詹玉林宋兴华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骨缺损骨修复
- 兔骨缺损模型中骨膜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泌量及骨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在兔骨缺损模型中骨膜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分泌量及骨愈合的影响,以及保留骨膜的必要性。方法选用良种新西兰大白兔48只(4个月龄,雌雄各24只)随机分成2组(n=24),在麻醉下手术造成兔左桡骨中段0.5cm骨缺损,同时保留或切除骨缺损周围的骨膜以制成保留骨膜组和切除骨膜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3、4周各处死6只动物并摄骨缺损部位的x线片,对缺损部位的大体标本进行观察,并取缺损部位的组织进行Westernblot检测,半定量测定BMP.2的含量,采用Lane.SandhuX线评分标准对骨愈合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术后1、3、4周保留骨膜组兔骨缺损断端间组织中的BMP-2含量逐渐增多,均较术后即刻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骨膜组兔骨缺损断端间组织中的BMP.2含量在术后1周达最高峰,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BMP-2的含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周保留骨膜组BMP.2的含量较切除骨膜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周保留骨膜组的骨愈合Lane—SandhuX线评分较切除骨膜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骨膜的存在可以明显提高BMP-2的分泌量并促进骨缺损的愈合,在治疗骨缺损时保留骨膜具有重要意义。
- 詹玉林侯国柱安智全孙鲁源张长青曾炳芳许锋李文举朱小萌宋兴华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骨膜骨愈合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