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7-2064)

作品数:17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张俊廷郝淑煜吴震张力伟汤劼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6篇外科
  • 6篇外科手术
  • 6篇显微外科
  • 6篇显微外科手术
  • 6篇脑膜
  • 6篇脑膜瘤
  • 4篇预后
  • 4篇肿瘤
  • 3篇血管
  • 3篇海绵状
  • 2篇血管畸形
  • 2篇血管瘤
  • 2篇延髓
  • 2篇入路
  • 2篇神经鞘瘤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神经纤维
  • 2篇神经纤维瘤

机构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17篇张俊廷
  • 16篇郝淑煜
  • 14篇吴震
  • 12篇张力伟
  • 8篇汤劼
  • 7篇肖新如
  • 6篇王亮
  • 6篇贾桂军
  • 4篇耿素民
  • 4篇李达
  • 4篇冯洁
  • 3篇谢琳
  • 3篇黄冠又
  • 3篇王忠诚
  • 1篇辛宇
  • 1篇马振宇
  • 1篇于兰冰
  • 1篇万虹
  • 1篇崔勇
  • 1篇钱珂

传媒

  • 10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膜瘤的易感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研究发现脑膜瘤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脑膜瘤的研究应从多基因水平考虑,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肿瘤基因改变的方法,在脑膜瘤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一些基因的遗传多态与脑膜瘤发生有一定联系。本文就有关DNA损伤修复基因、叶酸代谢基因、药物代谢基因、细胞凋亡基因等基因多态性与脑膜瘤易感性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黄冠又冯洁郝淑煜万虹张俊廷
关键词:脑膜瘤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出血致呼吸障碍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出血导致严重自主呼吸障碍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出血导致严重自主呼吸障碍的临床资料,术前KPS评分平均17.5分,均行枕下后正中入路病灶切除。结果4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均手术全切,自主呼吸均改善,肢体麻木和行走困难无显著改善,术后KPS评分平均60分,生活质量改善2例,稳定2例。平均随访15.0个月,无症状加重,随访KPS评分平均70分。结论手术治疗延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出血伴自主呼吸障碍可取得良好预后。
李达郝淑煜张俊廷汤劼肖新如吴震张力伟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延髓显微外科手术
多发性硬化合并2型神经纤维瘤病1例
2009年
1病历摘要 男性,35岁。因右侧面瘫2年,右耳听力下降1.5年,言语不清伴吞咽困难2个月入院。无特殊家族遗传病史。MRI检查显示:双侧半球多发脱髓鞘改变(Fazekas Scale 3级),双侧桥小脑角占位(图1)。
郝淑煜冯洁张俊廷吴震肖新如汤劼张力伟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肿瘤中枢神经系统2型神经纤维瘤病
颅前窝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总结颅前窝神经鞘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前窝底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冠状切口左额开颅切除肿瘤,术中妥善处理肿瘤与血管、神经关系。结果术后MRI显示肿瘤全切除,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病人术后嗅觉有所恢复。结论颅前窝神经鞘瘤少见,需与其他肿瘤相鉴别,提高预后。
黄冠又郝淑煜钱珂吴震贾桂军张俊廷
关键词:神经鞘瘤颅前窝
岩斜区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1年
岩斜区由蝶骨、颞骨和枕骨组成,部位特殊,毗邻重要结构,相关解剖包括岩骨、脑干、第Ⅲ~Ⅻ脑神经、幕下重要血管等。岩斜区手术难度大,手术入路众多,目前,主要采用岩前入路和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岩斜区解剖和手术入路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达吴震张俊廷
关键词:岩斜区手术入路
小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11例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小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位于小脑半球6例,小脑蚓部5例.其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共济失调.11例肿瘤中镜下全切除6例,近全切除5例.除1例术后出现脑膜炎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无死亡病例.10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3年,9例恢复正常工作,1例死于糖尿病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小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术前诊断需根据病史、神经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耿素民张俊廷张力伟吴震贾桂军郝淑煜汤劼肖新如
关键词:小脑显微外科手术预后
显微手术治疗枕大孔区脑膜瘤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枕大孔区脑膜瘤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枕大孔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仟、治疗及预后。结果枕颈部不适及疼痛和头痛头晕是最常见的起病症状,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平均病程11.7个月,术前KPS评分72.5±8.3。腹侧型24例,腹外侧型80例,背外侧型10例。肿瘤平均最大径为(33.5±5.6)mm。10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97例采用远外侧经髁或髁后入路,7例采用扩大远外侧入路。肿瘤全切98例,近全切除及大部切除16例,死亡率1.8%。随访到93例,平均随访90.3个月,59例正常生活(63.4%)。结论大多数腹侧和腹外侧型的枕大孔区脑膜瘤可采用远外侧经髁或髁后入路,力求第一次手术全切肿瘤,术后应加强管理。
吴震郝淑煜张俊廷张力伟贾桂军汤劼耿素民肖新如王亮王忠诚
关键词:枕骨大孔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预后
三叉神经鞘瘤的分型及手术入路的选择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及肿瘤的分型和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分型、手术入路及预后。结果面部感觉减退或异常和头痛头晕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平均病程29.3个月,术前KPS评分平均79.70±8.10。颅眶型7例,海绵窦型48例,颞下窝型19例,后颅窝型11例,岩尖骑跨型71例。全切除145例(92.9%)、近全切除1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到131例患者(84.0%),平均随访35.5个月,124例正常生活(94.7%)。结论根据肿瘤的分型及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脑神经的功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崔勇吴震郝淑煜张力伟贾桂军张俊廷
关键词:三叉神经鞘瘤手术入路颅底随访
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的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30例手术治疗的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病例进行研究并随访,采用KPS评分和改良McCormick分级对手术前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疼痛为最主要症状,手术可缓解大部分症状;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预后与病程显著相关,与年龄、术前KPS评分、肿瘤全切与否、肿瘤长度及放疗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预后较差;病理Ⅱ级全切组与近全切加放疗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是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未全切者术后行放疗可改善预后.
李达郝淑煜汤劼肖新如吴震张力伟张俊廷
关键词:延髓室管膜瘤预后
2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NF2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组15例有家族史,平均发病年龄为27.3岁,发病年龄无性别差异,67例(97%)有听神经瘤,37例(54%)伴发脑膜瘤,31例(45%)伴发椎管肿瘤,33例(48%)以听神经瘤症状起病,13例(19%)以椎管病变起病。57例病人在我院行78次手术,1例死亡(死亡率1.4%)。随访到40例,KPS60分以上21例,7例病人死亡。结论NF2往往累及全身多个系统,需要由多学科协作进行个性化治疗。
郝淑煜张俊廷吴震贾桂军杨俊马振宇张力伟王忠诚
关键词:2型神经纤维瘤病听神经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