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15)
- 作品数:5 被引量:96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磊曹吉云胡昭玲朱彤漆鑫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利益分配,公共选择与贸易摩擦——演化博弈的视角被引量:6
- 2008年
- 文章利用演化博弈理论中的复制动态方法,对利益集团如何影响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与贸易摩擦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贸易政策的形成是利益集团基于自身利益进行博弈的结果。利益集团对某种贸易政策的最初支持度,取决于其在博弈初始时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以此为起点,利益集团在进一步的演化博弈中不断学习并调整自身的政策偏好,最终对政府政策的偏向性产生影响。
- 朱彤李磊
- 关键词:利益集团公共选择演化博弈
- 劳动力剩余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 2008年
- 本文论证了反正切三角函数形式的效用函数在性质上符合需求价格弹性随着消费递减的规律和需求价格弹性存在小于1的情况,以及恩格尔定律。本文在特定的土地所有权结构和反正切效用函数的基础上构建的劳动力剩余经济模型说明:导致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剩余的原因除了相对于自然资源禀赋来说过多的劳动力、过少的工业消费品品种生产能力和现有工业消费品生产技术水平过低之外,还包括现有工业消费品生产技术水平过高这一因素;而且,需求因素在解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有利于减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上居于重要的地位。
- 曹吉云
-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技术进步
- 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8
- 2007年
- 产品内国际分工使国际分工由产品层面深入到工序层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对中国工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研究验证了这种积极效应。并且,产品内国际分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各行业中,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出口密集度高的行业表现出更快地参与到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去的趋势,在这些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影响也更显著。
- 胡昭玲
- 贸易模式与国家贸易政策差异被引量:2
- 2007年
- 国家总体福利最大化作为最优贸易政策的理论标准,在现实中被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等具体目标所取代。不同的贸易模式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使得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根据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产品的差异性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弱化了自由贸易对贸易国家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冲击,从而有助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业和国家采取自由贸易政策。
- 曹吉云
- 关键词:贸易模式贸易政策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