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06]170)
- 作品数:7 被引量:111H指数:6
- 相关作者:牛保义席留生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温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仿拟构式生成的认知语用学解释被引量:58
- 2009年
-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框架,探讨仿拟构式生成的机制和机理。我们认为,一个仿拟构式的生成是语言运用者的认知能力语用化的结果。在一个仿拟构式生成的过程中,语言运用者的认知能力表现为运用已知的概念或概念系统(构式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知识)感知新信息;语言运用者的语用能力表现为模仿旧构式拟创新构式。仿拟的生成就是"运用已知的概念或概念系统感知新信息"的认知能力语用化为"模仿旧构式拟创新构式"的语言运用的方法;其根本动因是追求新奇,表达一种新的思想。
- 牛保义席留生
- 关键词:仿拟认知语用学构式语用化
- 心智模拟概念化--量词“把”的语义概念化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量词"把"的语义是对动词"把"所表示的动作(握或抓)的心智模拟;是对动词"把"所表示的动作的方式、结果和次数的概念化。个体量词"把"的语义是对"握"或"抓"动作方式的心智模拟概念化;部分量词"把"的语义是对"握"或"抓"动作结果的心智模拟概念化;动量词"把"的语义是对"握"或"抓"动作次数的心智模拟概念化。
- 牛保义
- 关键词:概念化
- 兼语N2的衔接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通过对汉语兼语N2的衔接功能的认知语法分析本文认为,在一个兼语构式里,兼语N2的语义凸显,将兼语构式中V1和V2联结为一个复杂事件。兼语N2的这一衔接功能限定V2的施事成分必须是V1的受事,而不能是其他的成分。这一个案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在一个句子中同时兼有两种语法功能的成分常常表现出一种句内衔接功能。
- 牛保义
- 关键词:认知语法
- 英汉语概念化对比研究被引量:19
- 2011年
- 英汉语概念化对比包括英汉语注意概念化对比、英汉语判断概念化对比、英汉语视角概念化对比、英汉语格式塔概念化对比以及英汉语概念化动因的对比。本文认为,英汉语概念化对比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一条新的进路,能够对两种语言的一些语法结构形式语义概念化的异同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揭示英汉两种语言概念化背后的认知规律和特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牛保义
- 关键词:概念化语法语义
- 英语形容词性复合词的语义概念化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本文在分析英语形容词性复合词语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形容词性复合词语义概念化的假设;建立了形容词性复合词的认知模型。本文将英语peace-loving类形容词性复合词的语义分为动作-受事、动作-时地等五类。这些形容词性复合词的语义的概念化是将与人或物相关的动作-受事、动作-时地等语义关系概念化为这个人或物的性质(quality)、品质、特征等。这一概念化的认知特征为,以动作-受事、动作-时地等语义关系为出发点(reference point),感知人或物的品质特征。
- 牛保义
- 关键词:语义概念化
- 修辞问句言语行为实施的认知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本文调查《双城记》、《简爱》和《呼啸山庄》等文学名著中的100多个修辞问句,分析发现修辞问句是用来实施断言或陈述行为的一种间接言语行为问句。在一个修辞问句中,肯定命题实施一种否定的断言或陈述行为;否定命题实施一种肯定的断言或陈述行为。作者在认知语言学转喻理论框架中建立修辞问句的言语行为场景模型。在这一模型里,一个修辞问句实施的断言或陈述行为包括前段(言者对听者看法不满)、中段(言者敦促听者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要求听者按所言行事)和后段(听者愿意接受言者的观点)三个部分。一个修辞问句言语行为的实施是采用转喻方式,用前段、中段或后段来转指整个陈述或断言行为。笔者发现,这样的转喻在修辞问句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表现为传递性的多层级映射,遵循着"态度指代断言或陈述"的转喻原则。
- 牛保义
- 关键词:修辞问句言语行为转喻
- “把”的“掌控”义的概念化研究——以使用为基础的词义研究视角被引量:12
- 2009年
- 本文坚持以使用为基础,探讨"把"用在"把"字句中所表达的意义。作者认为,用在"把"字句中的"把"是一个表示"掌控"义的动词。"把"的"掌控"义是对一个掌控过程或掌控关系的概念化;"把"的"掌控"义的概念化是通过一个由掌控者、被掌控者、掌控的目的或方式以及掌控的结果等参加者成分组成的掌控框架实现的。"把"的掌控义的概念化在语言中的投射表明:动词的语义对构式的语义和句法建构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 牛保义
- 关键词:概念化语义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