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110407003)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许云波吴迪王国栋张元祥侯晓英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再结晶
  • 2篇织构
  • 2篇退火
  • 2篇取向硅钢
  • 2篇连续退火
  • 2篇硅钢
  • 2篇奥氏体
  • 1篇等温
  • 1篇等温处理
  • 1篇低碳
  • 1篇电工钢
  • 1篇再结晶织构
  • 1篇双辊薄带
  • 1篇双辊薄带连铸
  • 1篇疲劳断口
  • 1篇取向电工钢
  • 1篇热轧
  • 1篇微观组织演变
  • 1篇无取向
  • 1篇无取向电工钢

机构

  • 6篇东北大学

作者

  • 6篇许云波
  • 4篇吴迪
  • 3篇王国栋
  • 2篇杨小龙
  • 2篇侯晓英
  • 2篇谭小东
  • 2篇张元祥
  • 1篇刘振宇
  • 1篇王洋
  • 1篇刘自权

传媒

  • 3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型热轧低碳TRIP钢的轧制工艺与疲劳性能被引量:1
2014年
对比研究了现场不同工艺所得碳锰系车轮用钢及低碳低硅含磷铬系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疲劳性能和疲劳断口。结果显示,较传统碳锰系车轮用钢,新型TRIP钢具有相当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明显提高了100~150 MPa,疲劳极限提高了50~140 MPa。疲劳极限随抗拉强度的提高有增大趋势。铁素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较铁素体、贝氏体、珠光体组织和铁素体、珠光体、马奥岛组织具有更好的疲劳性能。
刘自权谭小东杨小龙许云波吴迪王国栋
关键词:热轧疲劳断口
初始组织对钒微合金化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2012年
对一种低硅含磷和钒的TRIP钢进行热轧、冷轧及连续退火,研究不同热轧初始组织对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工艺得到两种不同的热轧初始组织:F+P钢;F+B钢.在相同的冷轧连续退火工艺条件下,初始组织为F+B钢相比较F+P钢,组织中含有较多体积分数的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而且残余奥氏体尺寸更为细小,分布更为弥散,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高,但延伸率、n值和r值略低.初始组织为F+B钢的抗拉强度可达980MPa,强塑积为21 952MPa.%.
许云波侯晓英王业勤吴迪
关键词:连续退火
双辊薄带连铸对无取向硅钢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1.3%Si无取向硅钢双辊连铸薄带和热轧板坯在冷轧退火过程中组织、织构和磁性能演化的特点。结果表明:铸带组织和热轧板坯初始组织的明显差异影响了冷轧退火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演化。在相同冷轧和退火条件下,铸带试样再结晶晶粒比例较后者热轧板坯低试样,但是晶粒尺寸较大,而且Cube和Goss等有利织构组分比例高于热轧板坯试样,有害的γ组分较弱,这使得铸带试样具有较高的磁感和较低的铁损。
张元祥许云波刘振宇王国栋
关键词:双辊薄带连铸无取向电工钢再结晶织构磁性能
冷轧工艺对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织构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研究了取向硅钢制备过程中常见的两种冷轧工艺,主要研究了一阶段冷轧与两阶段冷轧+中间退火工艺对初次再结晶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阶段冷轧+中间退火工艺制备以Cu2S为主抑制剂的取向硅钢,其初次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18.1μm,高斯晶粒的体积分数为0.6%,迁移性强的重位点阵晶界(∑5+∑9)和高能晶界(20°-45°取向偏差角)所占比例分别为1.8%和50.4%.与一阶段冷轧工艺相比,其初次再结晶晶粒较细,且高斯晶核与特征晶界所占的比例较高,有利于高斯晶粒发生二次再结晶.
王洋许云波张元祥王国栋
关键词:取向硅钢冷轧工艺织构晶界
一步淬火分配钢的工艺设计与微观组织演变被引量:5
2014年
设计并研究了低碳硅锰系淬火分配(Q&P)钢的热处理工艺.利用SEM,TEM和XRD观察并分析了实验钢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理论计算结果显示:Fe-0.21C二元合金的最佳淬火温度为290℃,最大残余奥氏体含量(摩尔分数)为17.9%.工艺模拟结果表明:实验钢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6.7%-17.2%,残余奥氏体平均碳质量分数为1.02%-1.48%.残余奥氏体与相邻马氏体板条间晶体学位向符合K-S关系或N-W关系.实验所涉工艺中均存在新鲜马氏体的生成.随着配分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残余奥氏体平均碳含量不断增加,最佳配分时间为50 s.配分后期马氏体板条中出现的碳化物导致了残余奥氏体的减少.
谭小东许云波杨小龙吴迪
关键词:Q&P钢马氏体相变残余奥氏体
贝氏体区等温处理对钒微合金化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连续退火实验,研究了贝氏体区等温处理对钒微合金化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等温≤60 s时,组织由铁素体、分布不均匀且成堆聚集的残留奥氏体及贝氏体/马氏体组成。等温120~180 s后,组织中马氏体减小,残奥含量趋于稳定且分布弥散、均匀,基体上存在钒的析出。EBSD分析结果表明等温时间达到120 s后,大、小角度晶界的分布趋于稳定,以大角度晶界为主。所有等温时间范围内,铁素体晶粒尺寸大体呈正态分布,其中2~3μm的铁素体晶粒占很大比例。等温时间较短时,连续退火钢板呈现出高抗拉强度(1100 MPa)、低屈服强度(495 MPa)和低伸长率(20.3%)的特性。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呈现出相对低抗拉强度(885 MPa)、高屈服强度(570 MPa)和高伸长率(27.8%)的特性,而且加工硬化指数(0.29)、各向异性指数(1.04)和强塑积(24603 MPa.%)也较为优良。
许云波侯晓英王业勤吴迪
关键词:连续退火EBSD分析残留奥氏体贝氏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