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564)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彬杨志峰刘耕源张妍徐琳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城市
  • 3篇城市代谢
  • 1篇代谢
  • 1篇代谢过程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网络
  • 1篇能值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BEIJIN...
  • 1篇DAMAGE
  • 1篇ENERGY
  • 1篇ENVIRO...
  • 1篇LIFECY...
  • 1篇HEALTH

机构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刘耕源
  • 3篇杨志峰
  • 3篇陈彬
  • 1篇徐琳瑜
  • 1篇张妍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1篇Fronti...

年份

  • 4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生态网络的城市代谢结构模拟研究——以大连市为例被引量:11
2013年
基于生态热力学的城市系统结构的研究是实现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实际工作优化与决策的关键理论问题之一。基于生态热力学流核算方法,建立大连市生态网络模型,通过路径分析探讨了代谢长度与代谢路径数量、连通性的变化关系,确定了城市代谢系统的基本营养结构,以及各组分间的作用途径;利用网络有效利用矩阵中正负号分布、数量比值,确定了城市代谢系统各组分间的作用方式、共生状况,最后揭示出固有网络结构中复杂的生态关系。结果表明:大连是具有一个高度竞争性的部门共生体,而且随着代谢长度的增加,城市代谢系统中各组分间的作用途径更为多样,代谢路径数量、连通性不断提高。该研究可为政策制定者确定如何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避免支付高额生态成本和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建设中的末端控制模式,推动社会系统的生态化转型实践,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刘耕源杨志峰陈彬徐琳瑜张妍
关键词:生态网络城市代谢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案例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城市代谢过程研究是实现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实际工作优化与决策的关键理论问题之一。核算了1999—2006年北京代谢过程中能值通量和强度,并依照Eco-Indictor 99的划分标准,结合自然系统对污染物的自净化及污染对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损害程度测度方法(DALY法和PDF法),从城市代谢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研究城市代谢对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代谢过程大部分依赖于外部购买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2)外部购买的不可更新资源主要依赖于它省的资源供给,对国外资源利用很少,说明北京是一个本国资源依赖性的城市,而且这种依赖程度在不断增长;(3)当前过快的城市代谢过程主要由固定资产建设所拉动,随着北京基础建设程度放缓,这种高依赖性的代谢模式会的到一定的改变;(4)在考虑生态损失的情况下其可持续发展水平有5%的下降。该研究克服传统外在预警式评价方法的局限,综合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内在代谢过程及代谢水平,为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优化与决策依据。
刘耕源杨志峰陈彬
关键词:城市代谢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理论与方法被引量:22
2013年
作为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所遵循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结构性隐患与环境问题。基于生物物理的视角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与城市代谢不良密切相关。当前对城市代谢的研究视角多基于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费,需要一种热力学的全新视角从整体角度来重新诠释可持续发展。开发了一种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框架,首先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热力学解析,其次针对现有能值方法的局限,结合自然系统对污染物的自净化及污染对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损害程度测度方法,从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研究城市代谢对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有利于解决城市代谢不良的影响因子识别问题和代谢系统综合评价问题,使政策制定者建立以生态为本的城市观,推动社会系统的生态化转型实践,力求突破当前城市发展的瓶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刘耕源杨志峰陈彬
关键词:城市代谢能值可持续发展
Evaluation of economic loss from energy-relat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 case study of Beijing被引量:2
2013年
With the growth of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relat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which in turn causes enormous economic loss because of public health damage, corrosion of materials, crop yield reduction, and other factors. Evaluating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energy-relat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n contribute to decision making in energy management.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economic loss fro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duced during energy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consump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Regarding SO2, PMlo, and solid waste as the main pollutants, economic losses from health damage, materials corrosion, crop yield reduction, and solid waste pollution are estimated based on multiple concentration-response relationships and dos^response function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re applied to Beijing, China. It is evident that total economic loss attributable to energy-relat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luctuated during 2000-2011 but had a general growth trend, with the highest value reaching 2.3× 108 CNY (China Yuan) in 2006.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health damage contributes most to the total loss among the four measured damage types. The total economic loss strongly correlates with the amou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especially for oil and electricity. Our evaluation framework and methods can be used widely to measure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energy lifecycle.
Chen CHEN Meirong SU Gengyuan LIU Zhifeng YANG
关键词:BEIJIN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