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0202130002)

作品数:72 被引量:392H指数:14
相关作者:黄春长庞奖励查小春周亚利殷淑燕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商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3篇天文地球
  • 15篇水利工程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3篇古洪水
  • 33篇汉江上游
  • 29篇全新世
  • 24篇滞流沉积物
  • 11篇洪水事件
  • 10篇水文
  • 9篇水文学
  • 9篇黄土
  • 8篇释光测年
  • 8篇降水
  • 8篇古洪水事件
  • 8篇光释光
  • 8篇光释光测年
  • 8篇测年
  • 7篇灾害
  • 7篇剖面
  • 7篇黄河
  • 7篇洪水
  • 6篇水文学研究
  • 6篇气候

机构

  • 72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黔东南民族职...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商洛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安职业技术...
  • 1篇华阳中学

作者

  • 54篇黄春长
  • 51篇庞奖励
  • 45篇查小春
  • 29篇周亚利
  • 19篇殷淑燕
  • 11篇张玉柱
  • 7篇周亮
  • 7篇顾洪亮
  • 7篇李晓刚
  • 6篇任利利
  • 6篇乔晶
  • 5篇郭永强
  • 5篇卞鸿雁
  • 5篇王恒松
  • 4篇郑树伟
  • 4篇范龙江
  • 4篇毛沛妮
  • 3篇刘建芳
  • 3篇刘涛
  • 3篇卢越

传媒

  • 7篇水土保持通报
  • 6篇长江流域资源...
  • 6篇干旱区研究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地理学报
  • 4篇中国沙漠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沉积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山地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6篇2016
  • 9篇2015
  • 15篇2014
  • 24篇2013
  • 18篇201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江上游古洪水与现代洪水滞流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
2014年
对汉江上游古洪水和现代洪水滞流沉积物(SWD)地球化学元素对比分析,并与上陆地壳UCC含量比较。结果表明:与现代洪水SWD对比,古洪水SWD处于脱钙去钠的初级阶段,而其他常量元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两者的常量元素UCC标准曲线相近,表明洪水SWD物源都是汉江流域内地表松散碎屑物。古洪水SWD的化学风化指数(CIA)平均值为64,现代洪水SWD是60。古洪水SWD化学风化程度略大于现代洪水SWD。但是现代洪水SWD的重金属元素Zn、Co、Cr、V和Ba含量都明显高于古洪水SWD,其UCC标准曲线累积最明显,这些表明汉江上游受现代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这些成果有助于更好理解汉江上游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同时为汉江上游流域内洪水期间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郭永强黄春长庞奖励查小春周亚利
关键词:滞流沉积物古洪水地球化学元素汉江上游
基于HEC-RAS模型的汉江上游庹家洲河段古洪水流量重建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准确掌握全新世特大古洪水流量,对于河流防洪减灾、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合理开发调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HEC-RAS模型计算了汉江上游1983年、2005年和2010年的洪痕流量,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误差在5%以内。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相同的河流横断面和水文参数,选择合适的曼宁系数和河道比降,重建了汉江上游庹家洲河段的4期古洪水的洪峰流量,计算的古洪水洪峰流量符合Baker提出的流域面积和流域内特大洪水洪峰流量的关系。说明利用HEC-RAS模型来重建古洪水流量,准确、便捷、可行。其研究结果为重建古洪水流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刘科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白开霞
关键词:HEC-RAS模型古洪水汉江上游
1960-2012年我国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1960—2012年我国8个区域310个站点的夏季逐月降水数据,采用趋势特征指数、M-K检验和空间差值等方法,分析我国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从时空分布看,1960—2012年,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和西北西部地区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加,两个地区均在1990年代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从东北到西南一线,夏季降水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倾向率负值带,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减少最显著,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在2000—2010年减少最多,华北地区在1980年代减少最多;区域内部安徽省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云南省和四川省夏季降水量减少最明显。长江中下游和西北西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变化达到突变水平,突变点分别发生在1986年和1989年,均表现为降水量由少到多的变化。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增多,华北和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减少可能是东南夏季风减弱造成的;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减少可能与西南季风减弱有关,西风气流对流活动加强可能是造成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增多的重要原因;青藏高原地形复杂,降水量受地形的影响较大。
殷方圆殷淑燕
关键词:夏季降水突变检验夏季风
汉江上游郧县辽瓦店全新世古洪水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以汉江上游谷地郧县辽瓦店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洪水沉积学和水文学研究,并对其粒度组成、磁化率、烧矢量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测量。结果证明,辽瓦店(LWD)剖面中夹有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它记录了一次特大洪水事件。利用地层学方法确定该次洪水事件发生在AD100-300之间(东汉-魏晋时代之间)。根据沉积学和水文学原理恢复了古洪水的洪峰水位在159.80m,以此计算出洪峰流量为65 420m3/s。根据2011年9月19日汉江洪水洪峰水位痕迹高程并利用相同方法反推洪水流量,所获流量数据与实测数据误差小于1%。
吴帅虎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杨建超
关键词:汉江上游古洪水全新世
渭河咸阳段全新世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确定古洪水事件的年代是古洪水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渭河流域进行深入的野外考察,在中游咸阳段阶地发现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层里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表明该地层记录了古洪水事件发生的信息。在该剖面采集光释光样品,分离提取40~63μm石英颗粒成分,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进行红外后蓝光(Post—IR OSL)释光测量,获得了9个OSL年龄值。结果表明由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记录的特大古洪水事件发生在3 200~2 800 a B.P.之间。结合沉积样品系列的磁化率和粒度成分等气候替代性指标分析,揭示了在全新世中期向晚期转折过渡时期,渭河流域处于气候向干旱化发展的转型期,气候变化剧烈,大气系统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等,是导致特大洪水多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渭河流域气候水文系统对于全球性气候恶化响应的结果。
王恒松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査小春顾洪亮
关键词: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全新世滞流沉积物
海河流域不同等级降水强度和雨日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1960-2013年海河流域30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量资料,采用一元线性趋势、5a滑动趋势、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反距离空间插值(IDW)等方法,对海河流域不同等级降水强度和雨日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与东南部地区相比,海河流域西北部地区大雨以上级别雨日少,强度小,而小雨雨日相对更多,强度相对更大,暴雨以上级别雨日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2)小雨是海河流域主要降水形式,近54a来小雨日数呈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小雨强度呈极显著增大趋势(P<0.01),其它量级雨日和强度的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不同等级降水强度和雨日的M-K检验结果显示,小雨日数发生减少突变,小雨强度发生由弱向强的转折变化,但未出现突变,其它雨量等级未发生突变。(3)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变化周期集中在10a、17a左右,各等级降水强度的变化周期均集中在17a左右。
李慧芳殷淑燕
关键词:降水日数降水强度空间插值海河流域
汉江一级阶地抬升以来北亚热带风尘堆积、发育与东亚季风演变的耦合关系——以郧县段汉江上游谷地为例
2014年
风成黄土对东亚冬夏季风优势期转换及起迄时间起到良好指示作用,探究风尘黄土堆积、发育特征与东亚季风演变的耦合关系十分必要。本文通过研究汉江一级阶地上覆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构型、磁化率、烧失量、粒度、元素组成特征,分析汉江一级阶地抬升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成因及成壤特征,探究东亚冬夏季风的演化序列。结果表明:(1)汉江上游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地层构型为表层土(MS)-近代黄土(L0)-古土壤(S0)-过渡层(Lt)-马兰黄土(L1),磁化率、粒度、烧失量、元素组成等特征指示各地层成壤强度特征为S0>L0/Lt>L1。(2)成壤强度指示18 000aBP以来,东亚冬夏季风演替特征为末次盛冰期冬季风强烈→全新世早期冬季风减弱→全新世中期夏季风主导→全新世晚期夏季风减弱、冬季风强盛,其演变滞后于低纬太阳辐射变化2 000~3 000a。(3)该风尘堆积物理化性质对6 000~5 000aBP的气候恶化期有所响应。总而言之,汉江上游一级阶地上覆黄土为风尘堆积物,指示18 000aBP以来东亚季风的变迁规律及季风异常事件,能够体现北亚热带对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事件的响应。
卞鸿雁庞奖励黄春长查小春孔伟
关键词:北亚热带黄土-古土壤
汉江上游全新世特大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古洪水事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通过野外深入考察,在汉江上游河谷阶地上,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剖面中赋存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记录了古洪水事件的气候水文信息。选择三个剖面系统采样,应用SAR法的Post-IR OSL技术对样品进行测年研究,获得了14个OSL年龄数据。结合样品的粒度成分和磁化率等气候替代指标测定分析,获得了全新世洪水事件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记录。证明在距今9.5~8.5 ka和3.2~2.8 ka前,汉江上游经历了2个特大洪水期。该流域黄土—古土壤剖面记录了全新世早期气温回升增湿的气候,由于大气波动失稳,出现了9~8 ka前的全球降温事件;中期土壤成壤强烈,记录了温暖湿润的气候;晚期形成的现代黄土和表土层,记录了相对干旱的气候。由此揭示了在全新世早期气候波动失稳和中期向晚期过渡的气候转折时期,气候变化剧烈,降水变率增大,是导致特大古洪水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该区域气候水文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规律的具体表现。
王恒松黄春长周亚利熊康宁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全新世古洪水事件
关中西部千河流域全新世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被引量:27
2012年
通过对关中盆地西部千河流域的野外考察,在其中游河谷段阶地前沿发现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层系里夹有两层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表明该地层剖面记录了古洪水事件的气候水文信息.通过详细观测和系统采样,应用光释光技术中的单片再生剂量法对这些沉积物样品进行测年,获得了17个OSL年龄值.结果表明千河流域特大古洪水事件发生在距今6~5ka.结合沉积样品系列的磁化率和粒度成分等气候替代指标分析,还获得了全新世洪水事件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记录.表明在全新世早期(距今11.5~8.5ka),沙尘暴活动堆积了具有过渡性质的黄土层,反映出气候逐渐变得暖湿.在全新世中期(距今8.5~3.1ka),对应于全球性大暖期,各地区出现一个强烈的成壤期,指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较多,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化学成壤作用旺盛.但是其间在距今6~5ka,由于古洪水事件堆积了两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夹一个过渡性黄土层,导致古土壤发育中断.全新世晚期,即3.1ka至今,气候相对干旱,形成了现代黄土和表土层.世界各地的环境记录表明距今6~5ka之间是一个显著地气候恶化阶段,被称为全新世第二个新冰期.千河流域在距今6~5ka之间的气候水文事件记录,正是该区域气候水文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具体表现.
王恒松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査小春顾洪亮周亮
关键词:古洪水光释光测年全新世关中盆地
汉江上游湖北段低阶地风成黄土-古土壤释光测年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通过对汉江上游湖北郧县-郧西段河谷的野外考察,选择前坊村汉江第一级阶地典型的黄土覆盖层剖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系统进行采样,分选出40~63μm石英颗粒,利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技术,测得这些样品的光释光(OSL)年龄在2.90±0.15~16.76±0.60ka之间。OSL年龄值与地层深度表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利用释光信号组分拟合得到3种指数组分,发现快速组分达80%以上,且不同积分区间获得的D_e值处于一个坪区,各测片D_e值呈正态分布,说明这些风成沉积物晒退比较彻底。结合粒度参数Y值分析,确定这些沉积物属于风成堆积物。利用样品OSL年龄与气候替代指标,结合与秦岭北侧黄土剖面的对比,表明汉江上游河谷第一级阶地的风成堆积物从18.0ka开始堆积形成。自全新世以来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壤改造作用,形成了与渭河谷地相似的L_1-L_t-S_0-L_1-MS土壤地层序列。同时发现在1.8ka(200A.D.)前后,汉江上游发生了一期特大古洪水事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入了解汉江上游水文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顾洪亮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乔晶
关键词:风成黄土古洪水光释光测年汉江上游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