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95B06-03) 作品数:7 被引量:28 H指数:4 相关作者: 孙彦坤 刘华晶 许修宏 姜廷波 邹学忠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更多>>
基于ITS序列分析探讨大兴安岭地区野生黑木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ITS序列对大兴安岭地区采集的14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6株对照栽培种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以揭示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软件Clustal X 1.83和MAGA 4.1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①黑木耳ITS区(ITS1+5.8S+ITS2)信息位点比例达到52.1%,遗传位点丰富,证明ITS序列可以为黑木耳菌株的亲缘关系问题提供较强的证据。②在MP系统树中,黑木耳菌株明显聚为2类,聚类结果表明黑木耳野生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优于栽培菌株。 刘华晶 许修宏 姜廷波 邹学忠关键词:黑木耳 ITS 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植被指数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以东北黑土区内的依安、拜泉县为研究区,在收集两县的气候、图像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RS和GIS方法来讨论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和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79-2001年的22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耕地面积和居民地面积表现为较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了46 559和8 152 hm2,而草地面积则减少了62 163 hm2;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候生产潜力在研究区的分布趋势有一致性,由西南向东北数值逐渐升高,最高值出现在拜泉县的东北部,最低值出现在依安县的西南部。通过以上结果提取数据分析进行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植被指数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孙彦坤 王鼎震 徐晓伟 张翼飞 沃晓棠 玄明君关键词:黑土区 气候生产潜力 植被指数 温度、氮输入对洪河湿地CO_2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仪法,对洪河湿地CO2呼吸通量进行观测,模拟不同水平氮输入湿地,设计0、20、40、60 g.m-2四种氮水平及秸秆还田处理,探讨不同氮水平对洪河湿地CO2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生态系统呼吸通量高于其他月份,呈现出季节变化的单峰模式。湿地CO2通量与温度具有相关性,其中与5 cm深土壤温度相关性最强,呈指数相关关系。不同氮水平系统呼吸通量与5 cm地温二次相关。氮输入促进了湿地CO2排放,且中氮量输入(N2PK)释放量最多,秸秆还田技术能抑制中氮输入量产生的高呼吸通量。 孙彦坤 杨帆 张立友 高见 李维海 陈晶 田宝星关键词:CO2通量 氮输入 温度 近30年牙克石春季桃花水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找出桃花水的发生规律、预报着眼点,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为牙克石防灾减灾的决策服务提供依据。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牙克石1981—2010年桃花水发生情况、降水量和气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桃花水发生条件与冬季降水量和开春期的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牙克石3—4月气温变化过程和冬季降水量是影响桃花水的主要因素,桃花水灾情持续时间与冬季降水量呈正比,桃花水的发生几率呈上升趋势。就牙克石而言,当上一年的冬季降水量≥58.4 mm,次年3月日平均气温≥-4.4℃,日最低气温≥-15.4℃时,应注意防范桃花水。 丁书萍 程远 孙彦坤关键词:桃花水 气象条件分析 好氧堆肥高温期纤维素酶活及β-glucosidase GH1家族阳性微生物群落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以固相酶活试验方法检测牛粪-稻草堆肥高温期的CMC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水解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酶活变化存在相关性,并受堆肥过程中的理化因素影响。设计简并引物,应用PCR-DGGE技术对β-葡萄糖苷水解酶GH1家族阳性的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其时空分布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β-葡萄糖苷水解酶相关的功能性微生物群落在堆肥的进程中存在演替现象。 李洪涛 许修宏 卢新颖 徐莹 吕盈 李欣关键词:堆肥 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与土壤湿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黑龙江省1994~2007年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资料和同期各县市大豆产量,采用EOF和SVD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土壤湿度和大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6月上旬~7月上旬土壤湿度与大豆产量存在大尺度的空间相关特征,整体上大豆产量与此时土湿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该时期庆安、汤原、哈尔滨的土壤湿度可以作为大豆产量预报的一个参考因子;松嫩平原中东部和北部,以及哈尔滨、佳木斯附近是对土壤湿度变化最敏感的地区。 王丹 南瑞 高永刚 孙彦坤关键词:大豆产量 EOF SVD分解 SRAP和ITS分子标记在大兴安岭地区野生黑木耳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 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SRAP和ITS标记对大兴安岭地区采集的14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6个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SRAP,选出9对SRAP引物对14个野生菌株和6个栽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对SRAP引物共扩增到88条条带,其中7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在0.048~0.918,平均为0.599。通过ITS序列对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软件ClustalX1.83和MAGA4.1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ITS1、5.8S、ITS2三个区信息位点比例达到52.1%,遗传位点丰富。两种标记方法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黑木耳野生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优于栽培菌株。SRAP和ITS两种方法均适于用作黑木耳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旭 李倩 刘华晶 刘科然 张钰雪 刘腾飞 杨永迪关键词:黑木耳 SRAP 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