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20011035)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翠红梁晓霞辛晓芸张金屯何建东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汾河太原段
  • 2篇藻类
  • 2篇污染
  • 2篇浮游藻类
  • 1篇底泥
  • 1篇电泳
  • 1篇电泳法
  • 1篇异养
  • 1篇异养菌
  • 1篇藻类群落
  • 1篇指示生物
  • 1篇生态位
  • 1篇生态位宽度
  • 1篇生态位重叠
  • 1篇受体菌
  • 1篇水体
  • 1篇凝胶
  • 1篇凝胶电泳
  • 1篇琼脂糖
  • 1篇琼脂糖凝胶

机构

  • 5篇山西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王翠红
  • 3篇辛晓芸
  • 2篇梁晓霞
  • 2篇张金屯
  • 1篇孟东平
  • 1篇何建东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焦化废水中细菌质粒的研究
2005年
细菌质粒中常带有一些可编码降解特殊有毒物质酶的基因,为了研究质粒对有毒物质CN-的降解的意义,主要调查了焦化废水中好氧异养菌的质粒分布特点。从山西省焦化企业公司生化站、太原煤气公司焦化厂生化站中筛选出53株细菌,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采用GDS8000型凝胶电泳分析仪进行拍照,同时测定各菌株降氰、降酚能力,CN-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法,酚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结果表明,质粒的存在与降氰力有一定的关系,但对降酚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同时,通过对其中11#号菌株进行了质粒转化和消除实验,证明质粒稳定,不可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消除掉,用E.ColiDHI作受体菌,用11#菌株作供体菌,作转化实验,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筛选到转化子。
王翠红辛晓芸
关键词:焦化废水琼脂糖凝胶电泳法4-氨基安替比林异养菌受体菌降酚
汾河太原段水体浮游藻类生态位的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etrailis生态位重叠指数测定了汾河太原段34个优势藻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对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清洁河段,优美曲壳藻的生态位最大,在水质较差的断面,以纤维藻属的2个种和中间菱形藻的生态位最宽。从生态响应速率值看,清洁河段中,扭曲小环藻的进攻性最强;在污染段,平片针杆藻的进攻性最强。从生态位普遍重叠指数分析,清洁带高于污染带,表明在污染水体中,藻类分化明显,而清洁水体中,藻类对资源的利用充分。
孟东平王翠红辛晓芸张金屯
关键词:藻类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汾河太原段
晋阳湖底泥中氮磷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研究湖泊底泥的营养状态及营养状态对湖泊水质的影响。2007年5月在晋阳湖采集9个底泥样品,测定其含水率(WC)、烧失量(LOI)、总氮(TNs)、总磷(TPs)和藻类可利用性磷(AAP),同时对水体环境因子与各采样点的底泥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底泥含水率(WC)与水体溶解氧(DO)呈显著负相关;水体各环境因子与底泥烧失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底泥中的氮含量显著影响水体的氮含量,而其磷含量对水体中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底泥中藻类可利用性磷含量主要由水体温度、DO、COD和总氮TN决定。各采样点中,9的内源负荷最大,其WC、TNs、TPs、AAP均高于其他采样点。晋阳湖底泥中氮源对水体营养水平的提高有明显作用,而内源性磷污染不是晋阳湖水体磷污染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控制晋阳湖水体富营养化提供技术支持。
丁建华王翠红周新春梁晓霞何建东
关键词:底泥
汾河太原段硅藻种间关联和相关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现场采样、室内鉴定对来自汾河太原段水体8个采样点的22个优势硅藻种进行了关联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中正相关的种对占66.23%,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计算结果,22个种可被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分别指示不同的环境条件。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 comta)、锉刀布纹藻(Gyrosigma scalproides)等是寡污带的指示生物,耐污性差,生长于清洁的环境中;眼斑小环藻(Cyclotella ocellata)、小异极藻(Gomphonema parvulum)等为β-中污带的指示生物,但耐污力差,是轻污水体的良好指示生物;短线脆杆藻(Fragilaria brevistriata)、适宜舟形藻(Navicula accomda)等主要分布在α-中污带和β-中污带,耐污力强,生态幅广;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纤细异极藻(Gomphonema gracile)等主要分布于多污带,指示水体受有机污染严重。
王翠红梁晓霞辛晓芸
关键词:种间关联硅藻相关系数污染带指示生物
汾河太原段水体浮游藻类群落DCCA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对汾河太原段19km的水体设8个采样点,采集62个浮游藻类进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排序,这8个样点可分为4组,分别指示水质属于清洁、β-中污带、α-中污带和多污带。DCCA第一轴可反映水体污染程度,第二轴反映水体中Fe的浓度。物种多样性研究采用6个多样性指数,采用DCCA排序。结果表明,COD与水体污染状况关系最大,对水生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最显著,各多样性指数随水体污染等级加大而呈显著下降的趋势。
王翠红张金屯
关键词:DCCA污染等级汾河太原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