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XZS011)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查晓英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考古
  • 2篇考古学
  • 2篇古学
  • 1篇学问
  • 1篇正当
  • 1篇中国考古
  • 1篇中国考古学
  • 1篇史观
  • 1篇主义
  • 1篇历史观
  • 1篇萌芽
  • 1篇民族
  • 1篇民族主义
  • 1篇考古学研究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篇查晓英

传媒

  • 1篇考古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保护“学问的原料”:由1923年新郑铜器发现所见中国考古学之萌芽被引量:3
2010年
1923年9月河南省新郑县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引起中外学者关注,纷纷前往参观、调查或者试掘。尽管各方学者均认为自己拥有某种新式的学术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自民初以来,政府先后出台若干古物保护条例,旨在禁止出口。李济于新郑之行后,陆续主持制定了在中国进行考古发掘的有关规定,形成出土物与优先研究权都归属中国的政策。
查晓英
“正当的历史观”:论李济的考古学研究与民族主义被引量:4
2012年
张光直曾指出,李济的考古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特别深远的影响”:坚持使用第一手科学取得的经验材料、主张考古遗物的分类应以可定量的有形的东西为基础、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出发对考古资料作解释、不把对中国问题研究的视野局限于中国的范围,并且认为“仅仅罗列这些方面就足以表明,就中国考古学说来,我们仍旧生活在李济的时代”“’。其中第四点内容,即视野不局限于中国这一点,张光直在《人类学派的古史学家李济先生》和《(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编者后记》中有更详细的论述。“把中国文化放在世界文化里”进行研究,在张光直看来,正是一种“人类学”的“古史观”。
查晓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