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6AA301C32)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孟春庆王洪段德宇杨述华严力军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螺旋和3股螺旋蚕丝纤维支架的力学性能及其细胞黏附性能比较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经蚕茧缫丝脱胶而成的丝状纤维是一种无生理活性的天然结构性蛋白,这种结构使丝状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观察采用单螺旋和3股螺旋蚕丝两种不同编织方法制备的丝状支架力学性能和细胞黏附性能的差异。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将蚕丝用不同的编织方法制备单螺旋、3股螺旋两种丝状支架,直径4.5mm。实验方法:①丝状支架的力学检测:两种丝状支架各取10cm置于AGS-H多功能材料力学实验机的夹具中,固定后以10mm/min的速度行拉断试验。②对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实验评估:①通过拉断实验测定最大载荷、最大拉伸长度及弹性模量。②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③扫描电镜观测骨髓基质干细胞与丝状支架的黏附情况。结果:①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单螺旋、3股螺旋两种丝状支架的最大载荷、最大拉伸长度、弹性模量[分别为(870±32),(846±20)N;(14.60±0.85),(13.90±0.64)mm;(6519±287),(6373±375)MP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膜抗原CD44有阳性表达,CD34均为阴性表达。③骨髓基质干细胞与丝状支架的黏附情况:两种编织方法的丝状支架的丝状纤维表面均光滑,有较多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在丝状纤维上。结论:单螺旋和3股螺旋两种丝状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细胞黏附性能相近。
- 王洪李艳军杨述华严力军吴宏斌邵增务段德宇孟春庆袁文旗赵玉鑫
- 关键词:蚕丝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材料
- 蚕丝支架韧带材料的机械强度和体外降解性(英文)被引量:6
- 2008年
- 背景:目前用于组织工程韧带的支架材料胶原蛋白、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小肠黏膜下层、聚糖及纳米材料等均有降解速度快的特点,应用于宿主后有一定炎症反应。目的:观察蚕丝支架的机械强度和体外降解性,以及与巨噬细胞的反应。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完成。材料:市售白色家蚕蚕丝(20/22D),每30根蚕丝平行排列为一束支架,置入煮沸的5g/LNa2CO3中进行脱胶,Na2CO3溶液体积(mL)与生丝的质量(g)之比为1000。方法:①体外降解实验:8cm长蚕丝支架干燥后测初质量,然后分别浸泡于磷酸盐缓冲液和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的1.0g/L胶原酶中,浸泡12周后测试蚕丝支架残质量,计算失质量率。同时进行拉伸试验,测量样品的极限抗拉强度。②单核细胞株RAW264.7的培养:将丝状支架组、对照组、脂多糖组均加入2×108L-1巨噬细胞混悬液1mL中培养,培养第1,7天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TNF-α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丝状支架在磷酸盐缓冲液和胶原酶中失重率和极限抗拉强度变化。②培养第1,7天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结果:①丝状支架在胶原酶中8周后质量减少已超过50%,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未见明显改变。②胶原酶消化8周后丝状支架的极限抗拉强度下降超过原来的50%,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未见明显变化。③培养第1,7天丝状支架组巨噬细胞分泌少量TNF-α,脂多糖组上清中的TNF-α水平明显高于丝状支架组(P<0.01),丝状支架组与对照组TNF-α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丝状支架经12周降解后仍保持良好机械特性,培养第1,7天与巨噬细胞混合培养中,巨噬细胞对该材料具有免疫惰性。
- 王洪严力军杨述华张青松孟春庆段德宇何宇梅荣成
- 关键词:蚕丝人工韧带降解机械强度炎症生物材料
- 小肠黏膜下层包绕丝素纤维复合韧带的生物力学测定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基于仿生化思想,综合丝素蛋白纤维和小肠黏膜下层的优点,利用小肠黏膜下层分层包绕丝素蛋白纤维,拟构建良好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的复合韧带。目的:检测小肠黏膜下层包绕丝素纤维复合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3/06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小肠取自封闭饲养的经过检疫的健康猪;蚕丝由湖北省德中茧丝有限公司惠赠。方法:用裹有纱布的刀柄去除小肠的浆膜层和肌层,制备符合要求的小肠黏膜下层。分层包绕脱胶后的蚕丝丝素纤维。直径分别为4,5,6,7,8,9mm,长度为15cm。将复合韧带置于AGS-H多功能材料实验机的夹具中,固定后以10mm/min的速度行拉断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复合韧带的最大载荷,刚度和最大拉伸长度力学指标。结果: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复合韧带(以直径为7mm为例)的最大载荷,刚度和最大拉伸长度分别达到(2258±241)N,(309±16)N/mm和(43.0±1.5)%;而正常前交叉韧带的最大载荷,刚度和最大拉伸长度分别为2195N,306N/mm和33%。复合韧带和正常前交叉韧带的力学性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合韧带力学性能优秀,满足韧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力学要求。
- 崔树北王洪杨述华杜靖远邵增务孟春庆段德宇文昌明王小红雷中华
-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丝素纤维韧带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