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1212010914020)

作品数:13 被引量:84H指数:4
相关作者:甘华阳黄向青潘毅林进清何海军更多>>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地下水
  • 5篇海水入侵
  • 4篇雷州半岛
  • 3篇地下水化学
  • 3篇湿地
  • 3篇水化学
  • 3篇浅层
  • 3篇浅层地下
  • 3篇浅层地下水
  • 2篇水质
  • 2篇离子
  • 2篇化学要素
  • 2篇钙离子
  • 2篇滨海湿地
  • 2篇沉积物
  • 1篇淡水
  • 1篇东北部
  • 1篇阳离子
  • 1篇阳离子交换
  • 1篇应用物理

机构

  • 8篇国土资源部
  • 5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甘华阳
  • 9篇黄向青
  • 8篇潘毅
  • 6篇林进清
  • 5篇张顺枝
  • 5篇何海军
  • 5篇路剑飞
  • 3篇夏真
  • 2篇梁开
  • 2篇张锦炜
  • 2篇郑志昌
  • 1篇利锋
  • 1篇闫章存
  • 1篇石要红
  • 1篇刘鑫
  • 1篇曾祥云
  • 1篇郑志昌
  • 1篇张顺之

传媒

  • 4篇水资源与水工...
  • 2篇勘察科学技术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地下水
  • 1篇湿地科学
  • 1篇水科学与工程...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岛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Ca^2+的分布和阳离子交换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作为主要的地球化学要素,地下水钙离子具有重要的水-岩作用意义。在环海南岛滨海地区进行了地下水潮周期连续取样和化学综合测试。分析表明:受地下水交换和海水侵入的影响,测井钙离子含量高低不一,变化程度不等,呈现波动性,钙离子发生了一定的富集现象,具有非保守性以及活跃性;模拟提取了钙离子等的化学物种和矿物,结果显示为CaSO_4、Ca HCO_3^+、CaCO_3、CaOH^+、CaHSO_4^+5种,以游离态占绝对优势。带电粒子活度以游离态受到影响最大,含钙矿物主要有硫酸盐类和碳酸盐类共5种,海水侵入有促进前者溶解和后者饱和的效应;以游离态阳离子相对含量为基础,用统计方法分析阳离子竞争和数量的交换关系,显示Ca-Na交换为主,随海水进退而具有相向可逆性。总体上,交换的相对强度以东北部测井最大,绝对强度以西南部和西北部测井最大。可见,华南滨海地区虽然风化强烈、岩性松散,但局部环境又存在差异,受到陆区淡水和高矿化度海水的不同性质水体共同作用,阳离子行为表现不一,需要多加予以关注。
黄向青甘华阳何海军张顺枝潘毅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阳离子交换
应用混合理论分析雷州半岛东岸海水入侵Ca^(2+)的迁移被引量:2
2015年
依据雷州半岛东岸的东寮岛滨海地下水测井潮周期取样测试数据,以Cl-为保守离子,应用海水稀释方法,探讨了在海水入侵过程中Ca2+的迁移性。结果显示,Ca2+含量随海水进退呈现波动势态,含量很高,远高于背景值和雷州半岛东岸其它测井,也明显高于海水中的含量;Ca2+表现出明显的非保守性和迁移性,实际数据点位于理论稀释线TDL的上方,存在明显的阳离子交换现象;Δ表示测井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异,可体现出海水入侵过程中孔隙介质对离子的吸附和释出。ΔCa2+平均为527.26~574.85mg/L,ΔNa+、ΔMg2+、ΔK+均<0,ΔCa2+与这三者逐时变化存在着反相特征,ΔNa++ΔMg2++ΔK+绝对值很高为阳离子充分置换提供了基础,ΔNa+当量比例超过50%,三种阳离子共同参与对Ca2+的置换,但以Na+为主;ΔCa2+时间变化趋势为基本不变,线性或者对数缓慢单增;Ca2+的阳离子置换促使Na+滞留于孔隙介质,降低了测井地下水的总溶解性盐类含量,但同时大量钙离子的迁出又使得测井地下水硬度增高。
黄向青林进清张顺枝甘华阳潘毅
关键词:地下水钙离子海水入侵
海陆过渡界面浅层地下水可溶性SiO_2的变化特征——以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滨海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硅为重要的地球化学元素,滨海地区作为地下水海陆过渡带,对地下水重要化学成分SiO_2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掌握海陆界面的水岩过程。在华南典型火山成因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进行环岛浅层地下水连续取样和化学测试,分析模拟了可溶性SiO_2的变化、组成以及溶解平衡。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多为Na—Cl型,偏碱性,处于风化溶滤、蒸发浓缩状态或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地下水中可溶性SiO_2含量为2.80~106.0 mg/L,各测井变化较大,与周边环境条件有关,源自矿物溶解、海水入侵及其路径上的水岩作用;单个测井同一时段水样可溶性SiO_2含量呈波动变化,不同时段也变化明显;可溶性SiO_2以单分子正硅酸H4Si O4占据绝对优势,硅酸盐各类矿物呈现溶解、饱和、平衡的状态共存并且自身状态相互转化。总体来看,研究区地下水的饱和矿物种类比例偏高,因此,滨海地下水作为海陆过渡界面的高矿化度的开放体系,盐效应有促进不同矿物溶解或者饱和的作用。概而言之,上述可溶性SiO_2的水—岩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黄向青何海军甘华阳路剑飞潘毅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海水入侵
海南岛东北部地下水化学及海水入侵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运用变异系数、相关系数等指标分析海南东北部地下水化学及海水入侵特征。结果表明:(1)大潮期Na+、Cl-属于弱强度变异,其余离子在大潮期和小潮期均为中等强度变异;大潮期Na+、Mg2+、Ca2+、Cl-及TDS含量高于小潮期,不同时间段离子含量不同。(2)地下水化学成分明显受到海水的影响,海水入侵等级为较严重。
何海军石要红甘华阳张锦炜
关键词:地下水化学特征海水入侵
雷州湾东海岛滨岸地下水化学要素变化特征和水质现状被引量:4
2013年
对位于雷州湾东海岛滨岸测井地下水进行了小、大潮周日取样及其化学测试。对Ca2+、K+、Na+、Cl-、SO42-、TDS和总硬度变化与相互关系的分析显示,离子平均值范围为35.65~3 610.41 mg/L,K最低,Cl-、Na+依次最高,TDS为4 970.89~6 441.48 mg/L,总硬度为1 054.75~1 409.65 mg/L,统计特征随潮期有所不同;离子比例较为稳定性,Cl-含量占88~98%,为Cl-·SO42--Na+·Ca2+型水,潮周期内要素变化较剧烈,但同步性较好,绝对振幅以Cl-、Na+最高,相对振幅以SO42-、Na+最高,Na+、Cl-占离子强度I的比例较高,离子重新配对,盐效应明显,具有侵入特征;γNa+/γCl-为0.75~0.83,γHCO-3/γCl-为0~0.015,测次SAR平均值分别为16.60、20.17,活性系数r最高为0.77;线性拟合表明:阳离子对Cl-趋向性以K+最高,其次是Na+;离子平均含量序列很好地满足指数规律;上述要素线性相关显著,又以Na+、Cl-与各要素相关系数最高,再次表明两者具有主导性;γCl-/γHCO-3表明咸化程度较高,潮周期内离子拟合趋势线斜率k>0,表明调查期间呈现缓慢咸化趋势;水质除了总硬度为IV^V类,其它均为V类,总体结果为较差。
黄向青甘华阳路剑飞张顺枝潘毅
关键词:地下水化学要素水质
海南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被引量:26
2015年
海南省拥有中国最大的红树林面积(占33%),其品种多、长势好,具有很高的价值;目前缺少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全面评估。文章以整个海南岛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红树林湿地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负价值及其净化空气的正价值等,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全面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其生态系统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87 583.51×104 CNY,单位面积价值为333 234.17 CNY/hm2,远高于全球和中国的平均单位面积价值。其中,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负价值为1198.05×104 CNY,占0.64%,净化大气的价值为1027.92×104 CNY,占0.55%。间接使用价值占总价值的49.61%,说明人们更应重视红树林湿地给人类带来的各种生态服务价值而非直观的经济价值。
何海军温家声张锦炜曾祥云利锋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温室气体
雷州半岛东岸地下水化学要素变化以及海水入侵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对位于雷州半岛东岸的测井进行小潮、大潮期取样测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化学要素含量及变化特征随潮期、测井位置而变化,J1测井具有离子含量高,变化幅度小,J2测井则具有含量相对要低,但变化剧烈的特征,与测井所处地质环境有关;Na+、Cl-为主导成分,要素平均含量序列遵循良好的指数率,J2测井HCO3-含量比J1测井要高,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也明显要好;J1测井潮周期氯化物水质均为V类,J2测井为III~V类,Cl-、Br-、溶解性固体总量海水入侵等级均为IV等级,J2测井为I~IV等级,结合其它指标均表明地下水海水入侵明显。
黄向青林进清甘华阳夏真郑志昌潘毅
关键词:雷州半岛地下水化学要素海水入侵
应用物理混合方法分析东海岛滨海地下水K^+的迁移特征
2015年
依据雷州半岛以东的东海岛滨海地下水测井潮周期取样测试数据,以Cl-为保守离子,应用了物理混合理论方法,探讨了在海水入侵过程中通过孔隙介质时K+的迁移性。结果显示,K+含量呈现波动势态,绝对含量明显低于Cl-、Na+,但相对变化幅度则与两者相近;其保守性低于Na+和Mg2+,实测数据点均位于理论稀释线TDL的下方,通过孔隙介质之后K+具有明显的向固相迁移行为;实测K+以及理论计算的ΔK+与Cl-同样保持线性关系,ΔK+在两个潮周期平均依次为-22.30mg/L和-14.37mg/L,潮周期逐时变化曲线与Ca2+具有反相特征,K+同样参与了阳离子置换,ΔγK+在-1.75^-0.09meq/L之间,其时间变化趋势有线性和对数缓慢单增关系。
黄向青甘华阳刘鑫路剑飞潘毅
关键词:地下水钾离子
华南西部火山岛地区滨海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现状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一峡相隔,气候和地质环境相似。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海地下水抽用频繁,发展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滨海地区地下水的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滨海地区进行了浅层地下水井钻凿和地下水潮周期化学连续取样及实验测试。对数据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全部监测井为Na-Cl型,除个别监测井外,大多数监测井浅层地下水的溶解性固体总量(total amount of dissolved solids,TDS)和氯离子、硫酸盐、钠离子等含量较高,其中TDS和氯离子含量最高,分别接近39.00 g/L和20.00 g/L,取样时段内波动较大,类型以偏酸性重碳酸盐为主转为以偏碱性钠离子和氯化物为主;受制于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自我调节能力以"一般"和"弱"居多,水质为IV—V级,且不随测次而变化,表明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既与地质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也与人类活动有关,还可能受到深层承压古海水释放的影响。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因素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研究和监测。
甘华阳林进清夏真何海军路剑飞黄向青张顺枝
关键词:地下水海水入侵水质
海南岛东北海岸地下水游离CO_2对pH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海南岛东北海岸测井地下水潮周期逐时取样实测数据,分析了游离CO2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H的关系。结果表明,游离CO2并不稳定,含量随测井条件而变化,主要来自大气输入,变化在0~17.6mg/L之间。测井地下水pH与其有密切联系,在QZ1测井对其的响应率δpH/δCO2依次为-0.17、-0.18,QZ4-1为-0.07;无游离CO2的pH比较稳定,与海水pH接近,且代表值8.33作为背景值;游离CO2所产生的H+含量为1.35×10-8~8.24×10-8mol/L,贡献率在58.31%~94.63%之间,产生的pH在7.08~8.54之间,参与解离的H2CO3质量含量比例在0.033%以下;H2CO3饱和指数SI在QZ1测井为0.02~0.19,QZ4测井为0.032以下,远未达到溶解平衡;利用平衡方程计算得到可溶性SiO2的pH贡献,结果显示产生的H+含量很低,产生的pH偏高,在8.55~8.76之间。从产生的H+绝对含量对比来看,游离CO2明显高于可溶性SiO2。
黄向青林进清夏真甘华阳潘毅
关键词:地下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