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2010GB2B200136)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 相关作者:赵桂范王谦玉申晓慧张敬涛王振营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绥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4
- 2011年
-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推广的一项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核心是选用半矮秆品种,缩小种植行距,增加群体密度,使植株在田间分布更均匀,以提高光能利用率.靠群体增加大豆单产。该技术667m2平均产量200~250kg,较常规垄作平均增产15%~20%。1993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开始引进美国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 赵桂范张敬涛申晓慧刘婧婍王谦玉
-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矮秆大豆窄行密植种植行距田间分布
- 白浆土大豆不同群体结构对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为了寻求白浆土大豆最佳群体结构,提高白浆土大豆单产水平,采用不同基因型品种、不同种植行距、不同种植密度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正交表采用L9(34)),对白浆土大豆不同群体结构对大豆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F=43.63>F0.01=18.00)和密度(F=18.03>F0.01=18.0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行距(F=9.28>F0.05=6.94)达到显著水平,品种、密度和行距3个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各因素以选用半矮秆品种‘合农60’、密度55株/m2、行距17cm组合群体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表现最佳。因此,采用矮秆品种,增加密度,缩小行距是目前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途径。
- 赵桂范刘婧琦贾会彬张敬涛王振营申晓慧王谦玉
- 关键词:白浆土大豆产量性状
- 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通过不同窄行密植种植方式及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下密度对合农60号产量影响显著,同密度下30cm行距平播产量高于45cm小垄窄行密植,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高产栽培适宜方式为30cm行距平播,密度为45万株/hm2。
- 张茂明
- 关键词:大豆窄行密植
- 不同群体结构对白浆土大豆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2011年
- 为了寻求白浆土大豆最佳群体结构,改善大豆生长发育动态,提高白浆土大豆单产水平,选用品种、密度、行距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表采用L9(34)),对不同群体结构对白浆土大豆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F=43.63>F0.01=18.00)和密度(F=18.03>F0.01=18.0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行距(F=9.28>F0.05=6.94)达到显著水平,各因素以选用半矮秆品种‘合农60’、密度55株/m2、行距17cm组合群体产量最高。群体株高和倒伏主要由品种基因型决定,LAI和干重主要受密度、品种遗传特性影响,其次是行距;‘合农60号’植株矮、节间短、秆强、抗倒伏,尽管个体性状较差,但群体性状较好。
- 赵桂范刘婧琦贾会彬张敬涛王振营王谦玉申晓慧
- 关键词:白浆土大豆生长发育
- 窄行密植专用大豆新品种合农60及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11年
- 合农60(原试验代号为合交98-166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1995年以北丰11号为母本,Hobbit(美国矮秆品种)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过多代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为窄行密植专用品种,2010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
- 赵桂范
- 关键词:窄行密植配套栽培技术大豆自主知识产权
- 寒地超高产大豆生长发育动态分析
- 2011年
- 通过对寒地超高产大豆产量及生长发育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合农60处理在高密度、高肥水条件下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为4895.7kg/hm2。该处理各生育时期单株干重、叶面积比对照处理低,但群体干重、LAI显著增加,后期LAI长时间保持在7.000以上;在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始终保持最高,且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14.062μmol/m2·g)和较低的蒸腾速率(4.511μmol/m2·g),综合以上因素为光合产物积累及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并提供技术保障。
- 赵桂范申晓慧刘靖琦张振宇张敬涛王金华
- 关键词:超高产大豆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