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交通科技基金(20020096)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芦琳芦璐孙成桂王秀丽高阳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省交通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交通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发生率,探讨中国人群LDVT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应用ACL Puturn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00例LDVT患者(73例初发,27例复发)和100例健康人的抗凝血酶(AT)、蛋白S(PS)、蛋白C (PC)活性及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结果:LDVT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DVT复发组与初发组相比,AT、PS、PC活性明显降低, APCR阳性率明显升高,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本组100例LDVT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存在有抗凝蛋白缺陷.以PS缺陷的总发生率最高,为13%(13例),其次是PC缺陷,为8%(8例);AT缺陷占5%(5例),APCR缺陷的总发生率最小,为4%(4例)。结论:先天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缺陷是中国人LDVT发病和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有必要对LDVT患者进行抗凝蛋白水平的筛选。
- 芦琳王秀丽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抗凝蛋白
- 抗凝蛋白缺陷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 2005年
-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发生率,探讨中国人群LDVT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应用ACL Puturn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了100例LDVF患者(包括73例初发和27例复发病例)和100例健康人的抗凝血酶(AT)、蛋白S(Ps)、蛋白C(Pc)活性及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结果 LDVT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DVT复发组与初发组相比,AT、PS、PC活性明显降低,APCR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本组100例LDVT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存在有抗凝蛋白缺陷,以PS缺陷的总发生率最高,为13%(13例),其次是PC缺陷,为8%(8例),AT缺陷占5%(5例),APCR缺陷的总发生率最小,为4%(4例)。结论先天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缺陷是中国人LDVT发病和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中国人群LDVT患者PS、PC、AT缺陷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中国人静脉血栓易栓症的病因与西方国家不同,因此有必要对LDVT病人进行抗凝蛋白水平的筛选。
- 高阳芦璐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抗凝蛋白
-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测定凝血、抗凝血指标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CI)并发下脚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应用ACL Putum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了50例CI并发LDVT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GMP-140、凝血酶原片断1+2(F1+2)含量、总蛋白S(Protein S,PS)含量、抗凝血酶(AT)、蛋白C(PC)、纤溶酶原(Pig)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华中并发LDVT患者的vWF、GMP-140、F1+2含量及PAI—1活性明显升高,而总PS含量、AT、PC、Pig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论血液的高凝状态是缺血性脑卒中并发LDVT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的脑卒中病人的血液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进行动态检测,并给予必要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预防性措施,以防止LDVT的发生。
- 芦琳房淑欣孙成桂
- 关键词: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凝血抗凝纤溶
- 脑卒中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测定凝血、抗凝血指标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凝血、抗凝血指标在缺血性脑卒中(CI)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中的意义。方法检测了50例CI并发LDVT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凝血酶原片断1+2(F1+2)、总蛋白S(PS)含量及抗凝血酶(AT)、蛋白C(PC)、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CI并发LDVT患者的vWF、GMP140、F1+2含量及PAI1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总PS含量,AT、PC、PLg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血液的高凝状态是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 芦璐房淑欣孙成桂
- 关键词:血液凝固因子抗凝血指标并发PAI-1活性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