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0WWB002)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方汉文柳士军张晶夏凤军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讲演
  • 2篇辩证理性
  • 1篇典籍翻译
  • 1篇新作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话语
  • 1篇叙事话语分析
  • 1篇原创
  • 1篇原创性
  • 1篇殖民主义
  • 1篇中国文明
  • 1篇中国文明起源
  • 1篇圣母
  • 1篇诗歌
  • 1篇诗歌批评
  • 1篇诗学
  • 1篇他者
  • 1篇文化学
  • 1篇文明起源
  • 1篇文明转型

机构

  • 8篇苏州大学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方汉文
  • 3篇柳士军
  • 1篇夏凤军
  • 1篇张晶

传媒

  • 3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年份

  • 7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圣母? 烈女?——朗费罗诗歌在中国的流变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东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交融不会是完全的准确、客观。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歌《伊凡吉琳》中女性形象流传到中国就发生了改变:伊凡吉琳本是一个"圣母"形象,富有博爱、平和、圣洁等"女神化"的光辉,而在吴宓的《沧桑艳传奇》里完全变成了"烈女"形象。这种流传变异既是两国的文化差异造就的,也是吴宓有意为之,因此不忠实的变异产生了新的意义。吴宓依据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的文化诉求,为中国读者塑造了一个异国的"烈女"形象。这种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思考,即中西文化如何更完美地交流,如何达到文化的双赢。
柳士军
关键词:圣母烈女他者
朗费罗的诗歌美学解读
2012年
美国诗人朗费罗在锡德尼的《为诗一辨》基础上,针对美国的主流教育,政治、日常生活现状,提出了诗歌的重要性,诗歌的创作源泉,诗歌的功能,诗歌与历史的关系,诗歌的创作方法,诗歌的解读,诗歌需要原创性、民族性等内容。
柳士军
关键词:朗费罗诗歌批评原创性民族性
世界文明转型与“第三波现代化”——在韩国全北大学的讲演
2012年
当代文明正处于转型阶段,其代表特性即"第三波现代化"。18世纪以后的西方大工业化是第一波现代化运动,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亚洲四小龙"是第二波现代化,而21世纪的"金砖四国"经济发展是第三波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的不同阶段考察,这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新观念。作者认为,第三波现代化的主体思想是辩证理性而不是技术理性,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理论更新。第三波现代化的代表形态是中国文化,这是辩证理性指导下的现代化模式。
方汉文
关键词:辩证理性文明转型
后殖民主义的无意识叙事话语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当代后殖民文学中无意识叙事话语成为中心,从后殖民批评理论来看,即是后精神分析的语言结构无意识论,法国后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学说中提出,无意识语境存在于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之中,伴随人的想象级、符号级与现实级等不同阶段,无意识具有语言结构。这种无意识语境观念改变了传统叙事学理论的理性中心主义,特别是在后殖民作家的作品中,成为不在场的故土情怀叙事,而无意识话语的无序性与分裂则成为对殖民历史的回顾与批判。
方汉文
关键词:拉康理论
《海天诗话》与中国比较诗学的滥觞
2012年
民国初年胡怀琛发表的《海天诗话》以中国传统诗话的形式对中外诗歌比较进行探索,开创了中国诗话与外国特别是西方诗学对话的途径,是中国比较诗学最早的作品之一。这部论著既有中国传统诗话的独特方法与视域,也通过对欧美诗的点评阐释而形成与西方诗学原理和基本观念的对照,对研究中国比较诗学的起源与历史有着重要价值。无可讳言,《海天诗话》也存在点评方式失之于简约、较少形而上学层面的理论阐释、对西方诗学观念的理解并不明晰等缺陷。而正确评价其历史贡献与价值有利于理解中国比较诗学初期特性。
方汉文夏凤军张晶
关键词:胡怀琛比较诗学
“第三波现代化”与“辩证理性”
<正>如果依托古人的智慧来观察,全球的现代化发展从20世纪中后期以来,有了两轮高潮,从初具现代化规模的亚洲'四小龙'到正在发展的'金砖国家'(Brics),特别是'中国文明复兴'引发世界关注;这样,从18世纪的欧美国家现...
方汉文
文献传递
比较文明文化学的中国理论体系新建构——读方汉文教授新作《比较文化学新编》
2012年
方汉文教授新作《比较文化学新编》是以比较文化学的历史阶段、学科中心范畴与基本观念、学科的研究为学理依据,以八大文明体系、四次文化复兴运动、文化体系的可通约性与可比性以及冲突与融合为研究客体。《新编》是新世纪比较文明文化学理论体系新建构的里程碑。
柳士军
中国文明本土东部起源说新证——在“东亚文化交流和典籍翻译”国际研讨会上的讲演
2012年
作者提出的"中国文明本土起源说"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为本土的龙山文化即所谓的东夷,从城邦起源与文字起源的比较文明角度论证了,中国东部城邦与古代陶文是中国文明建立的标志。考察了东部古代帝王的西迁过程,指出陶文成为甲骨文字的前身,为争论已久的中国文明起源讨论提出了新的证据与说法。
方汉文
关键词:中国文明起源甲骨文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