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743)
- 作品数:14 被引量:161H指数:8
- 相关作者:马大烈刘晓红白辰光冯菲谢强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Tcf-4基因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研究hTcf 4基因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突变的情况 ,以探讨hTcf 4基因与肝癌发生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5种肝癌细胞系和肺癌细胞系、乳腺癌细胞系、胃癌细胞系及正常肝细胞中hTcf 4基因表达 ,并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 (PCR SSCP)方法检测肝癌细胞系中hTcf 4外显子 1、4、9、1 5的突变情况。结果 hTcf 4mRNA在不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但不同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低转移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SMMC 772 1、BEL 740 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 .70 5± 0 .0 50 ,0 .745± 0 .0 65 ,0 .71 0± 0 .0 78,0 .746± 0 .0 84,均高于正常肝细胞 0 .452± 0 .0 38(P <0 .0 0 1 )及肺癌细胞系 0 .531± 0 .0 83、乳腺癌细胞系 0 .578± 0 .0 64、胃癌细胞系 0 .50 3± 0 .0 33等非肝癌细胞系 (P <0 .0 5)。而高转移肝癌细胞系MHCC97表达水平为 0 .92 4± 0 .0 74,又高于低转移肝癌细胞系(P <0 .0 1 )。 5种肝癌细胞系中 ,只有MHCC 97hTcf 4基因第 1 5外显子处存在点突变。结论 hTcf
- 江颖周信达刘银坤吴欣孙瑞霞赵燕陈洁
- 关键词:T淋巴细胞肝细胞癌基因表达基因突变
- 食管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9
- 2002年
- 马大烈刘晓红白辰光吴丽莉谢强
- 关键词:食管间质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GIST
- CD15、CD44v6和nm23H1的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 CD15、CD44 v6、nm 2 3H1的 m RNA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90例大肠癌标本中 CD15、CD44 v6和 nm 2 3H1的 m RNA表达 ,并结合 5 3例 5年以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0例大肠癌中 CD15、CD44 v6和 nm2 3H 1的 m 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4.4%、6 8.9%和 6 6 .7%。 CD15和 CD44 v6的 m RNA高表达及 nm 2 3H1m RNA低表达与大肠癌 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均呈正相关。大肠癌中 CD15 m RNA表达与CD44 v6 m RNA表达呈正相关 ,与 nm 2 3H1m RNA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 ,CD15、CD44 v6和 nm2 3H1的 m RNA表达可能具有正、负调节的协同作用。 CD15 m RNA可作为预测大肠癌侵袭转移潜能。
- 谷化平倪灿荣马大烈詹镕洲
- 关键词:大肠肿瘤腺癌肿瘤转移CD15CD44V6NM23H1
- 胃肠道间质瘤中原癌基因c-kit突变及其蛋白表达被引量:2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c kit基因蛋白表达及基因突变在胃肠道间质瘤 (GIST)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 (PCR SSCP)方法 ,检测 82例GIST中c kit蛋白的表达及c kit基因exon 11突变的情况。结果 全组c kit蛋白的阳性率为 97.6 % (80 / 82 ) ,c kit基因突变率为 4 1.5 % (34/ 82 )。良性GISTc kit蛋白表达率为 95 .0 %(19/ 2 0 ) ,c kit基因突变为阴性 ;恶性GISTc kit蛋白表达率为 98.4 % (6 1/ 6 2 ) ,c kit基因突变率为5 4 .8% (34/ 6 2 )。与基因突变阴性病例相比 ,突变阳性组的GIST容易出现邻近组织的侵袭、转移或者复发。结论 c kit蛋白是GIST的重要诊断指标 ;c kit基因突变在GIST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 马大烈刘晓红蔡在龙谢强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蛋白表达C-KIT基因基因突变聚合酶链反应
- bcl-2和p16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bcl 2和 p16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的良恶性及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微波二步法检测 4 0例GIST(良性 2 0例 ,恶性 2 0例 )中bcl 2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4 0例GIST中有 2 9例表达bcl 2 ,2 3例表达 p16 ,阳性率分别为 72 5 %和 5 7 5 %。bcl 2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质 ,p16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bcl 2、p16的表达与GIST的良恶性、组织学分型、部位、性别及年龄均无关。结论 bcl 2及p16可能在GIST的早期阶段即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但两者不能作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指标。
- 冯菲白辰光刘伟强马大烈
- 关键词:BCL-2P16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方法 :对 1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18例肿瘤良性 3例 ,恶性 15例 ,基本细胞类型为梭形细胞 ,1例肿瘤细胞外基质内可见丝团样纤维。免疫表型特征为 :C kit 18例 (10 0 % )胞质强阳性表达 ;CD347例 (38 9% )阳性 ;S 10 0蛋白 9例 (5 0 % )呈局灶性或散在阳性 ,其中包括 2例良性 ,7例恶性 ;SMA仅 1例阳性。结论 :十二指肠间质瘤恶性发生率较高 ,细胞类型以梭形细胞为主。C kit因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成为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可靠标记物 ,但不能作为良恶性判断指标 ,CD34阳性表达率低 ;神经化生率较高 ,平滑肌方向分化率低。
- 刘晓红马大烈谢强吴丽莉
- 关键词: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C-KITCD34
-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02年
- 马大烈刘晓红刘保海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间叶源性肿瘤基因突变原癌基因C-KIT
- 胃肠道间质瘤中C-kit原癌基因突变体的构建及功能研究
- 2005年
- 目的:构建含突变C-kit基因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行进一步的功能分析。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人胎脑组织克隆野生型C-kit基因蛋白编码区cDNA。根据胃肠道间质瘤中检测出的Ckit基因突变序列,体外突变野生型CkitcDNA得到突变型CkitcDNA,与pcDNA3重组成真核表达质粒,并用脂质体法稳定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umanembryonickidneycell,HEK)293细胞系,G418加压筛选出阳性克隆;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KIT蛋白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HEK细胞后细胞周期改变,并观察稳定转染突变型重组质粒人胚肾细胞在裸鼠内的成瘤性。分别设转染pcDNA3空白质粒和野生型的CkitcDNA真核表达质粒的HEK细胞做为对照。结果:构建了突变型C-kitcDNA与pcDNA3的真核表达质粒;功能检测分析表明: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MTT比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强;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处于增殖期细胞(S+G2-M)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体内结果显示转染突变型C-kit基因的HEK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结论:C-kit原癌基因突变体可促使人类细胞生长加快,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并可以使更多的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殖期,并可使人胚胎肾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提示C-kit基因突变有可?
- 谢强刘晓红白辰光冯菲马大烈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突变
- c-kit基因突变对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c kit基因突变与胃肠道间质瘤 (GIST)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 ,为GIST恶性变判断、预后评估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对 82例GIST患者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DNA测序的方法筛选c kit基因突变病例 ,采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c kit癌基因突变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复发和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c kit基因突变阳性组与c kit基因突变阴性组间肿瘤大小 (χ2 =16 795 ,P <0 0 1)、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 (χ2 =17 0 99,P <0 0 1)、有丝分裂计数 (χ2 =11 2 33,P <0 0 1)、坏死 (χ2 =4 4 0 4 ,P <0 0 5 )、浸润 (χ2 =2 2 391,P <0 0 1)、复发 (χ2 =16 333,P <0 0 1)、转移 (χ2 =12 96 5 ,P <0 0 1)、死亡 (χ2 =11 6 4 6 ,P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 ,而年龄 (χ2 =0 0 0 0 2 ,P >0 0 5 )、性别 (χ2 =0 14 1,P >0 0 5 )、肿瘤的部位 (χ2 =7 5 2 4 ,P >0 0 5 )、细胞类型 (χ2 =0 82 7,P >0 0 5 )、囊性变 (χ2 =1 6 0 8,P >0 0 5 )、出血 (χ2 =0 6 33,P >0 0 5 )、c kit蛋白表达 (χ2 =0 0 0 0 ,P >0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c
- 马大烈刘晓红白辰光谢强冯菲
- 关键词:C-KIT基因突变胃肠道间质瘤预后预后生物学行为
- 巢蛋白(Nestin)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2
- 2004年
- 目的 通过检测胃肠道间质瘤 (GIST )组织中巢蛋白 (nestin)的表达 ,探讨nestin在GIST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起源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微波二步法 ,检测 94例GIST (良性 44例 ,恶性 5 0例 )组织中nestin蛋白的表达 ,并与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GIST组织中nestin的阳性表达率为 95 .7% ( 90 /94) ,良、恶性组nestin的阳性率分别为 97.7% ( 4 3 /4 4)、94.0 % ( 4 7/5 0 )。 2组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nestin表达均阴性。结论 Nestin作为胃肠道间质瘤的 1种特异而敏感的新标志物 ,对GIS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但不能作为GIST分化程度的指标 ,同时提示GIST可能起源于向卡哈尔细胞 (ICC )表型分化的干细胞。
- 冯菲马大烈刘伟强白辰光杨建辉
- 关键词:巢蛋白NESTIN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