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09JK772)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王玛丽王向川卢元刘敏秦棪楠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分析了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现知保护区有蕨类植物20科、37属、95种2变种。优势分布科有蹄盖蕨科、鳞毛蕨科、水龙骨科等,它们是该区蕨类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系分布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卷柏属、耳蕨属、瓦韦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为优势属。本区系单种属多,起源古老,科属结构较简单,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并与温带区系有着较强的联系;属的分布以温带成分为主,同时也表现出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性;种的分布以中国特有分布为主,温带分布次之。这些区系特征与本区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的水热条件是密切相关的。
- 王向川王玛丽
- 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等效益物替代法和货币置换法从涵养水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释氧固碳效益、净化大气环境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等多个角度对周至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初步测算出周至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年总价值为16.769 6亿元,同时还指出了其在调节气候、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提供优美的自然景观等方面的巨大效益,并提出尽快建立并完善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监测系统的建议。
- 王向川王玛丽
- 关键词:森林资源生态效益分析评价
- 黄土高原藓类植物分布新记录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陕西子午岭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组成及分布类型。方法野外采集和室内鉴定。结果发现黄土高原藓类植物3个新纪录属,8个新记录种及1个新记录变种,其中曲喙藓属Rhamphidium Mitt.、小叶藓属Epipterygium Lindb.、毛灰藓属Homomallium(Schimp.)Loesk.为新记录属,粗肋曲喙藓Rhamphidium crassicostom Li、紫色小叶藓Epipterygium tozeri(Grev.)Lindb、狭边大叶藓Rhodobryum Spathulatum(Horonsch.)Pocs、小羽藓Haplocladium capillatum(Mitt.)Broth.、多态细湿藓Campylium protensum(Bird.)kindb.、毛尖青藓Brachythecium piligerum Card、密叶尖喙藓Oxyrrhynchium savatieri(Besch.)Broth.、毛灰藓Homomallium incurvatum(Bird.)Loesk.为新记录种,尖叶提灯藓厚角变种Minium cuspidatum Hedw.Var.trichomanes(Mitt.)Chen ex Li etZhang为一个新纪录的变种。结论该记录丰富了中国藓类植物区系的划分,为黄土高原藓类植物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 王向川郭萍卢元王玛丽
- 关键词:藓类黄土高原
- 秦岭鸡窝子地区藓类植物生态分布的DCA排序研究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鸡窝子地区藓类植物生态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以探索藓类植物分布与森林类型的关系。方法在不同森林类型中设立15个样点,并统计样点中每种藓类植物的平均盖度,以此盖度为指标,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秦岭鸡窝子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藓类植物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研究发现鸡窝子地区不同林型中藓类植物分布不同,阔叶林以尖叶提灯藓Mnium cuspidatum Hedw.,万年藓Climacium dendroides(Hedw.)Web.et Mohr.,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Hedw.)Broth,鼠尾藓Myuroclada maximowiczii(Borszoz.)Steere et Schof.为主,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土生扭口藓Barbula vinealis Brid.,短月藓Brachymenium nepalenseHook.,中华木衣藓Drummondia sinensis C.Muell.,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金灰藓Pylaisia polyantha(Hedw.)B.S.G.为主。结论藓类植物群落分布与森林类型密切相关,同时,气候环境对藓类植物的分布也有密切关系,该结论也将丰富秦岭地区藓类植物生态研究。
- 刘敏王玛丽卢元秦棪楠
- 关键词:藓类植物DCA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