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DCA090322)
- 作品数:5 被引量:107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丽霞张立新商蕾杰郭秀敏王清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影响虚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因素与提高策略被引量:30
- 2012年
- 虚拟课堂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态度、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虚拟课堂的教学效果。虚拟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需要充分认识影响学习者参与度的关键要素,并通过对关键要素的有效利用、设计和控制才能提升虚拟课堂的活力。鉴于实践中学生浅层、消极参与的现象,论文从学习准备、学习动机、学习环境与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参与度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 张丽霞郭秀敏
- 关键词:虚拟课堂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
- 虚拟课堂的教学活动类型与功能解析——基于现实课程的模拟—扩展—创新被引量:9
- 2010年
- 本文从与现实课堂教学活动的比照出发,将虚拟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概括为模拟现实课堂、扩展现实课堂、创新现实课堂等三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对每种类型的功能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各自的适应范围。
- 张丽霞张立新
- 关键词:虚拟课堂教学活动
- 虚拟课堂学习支架的类型及功能被引量:44
- 2011年
- 学习支架是根据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的一种临时性的支持框架,目的是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网络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具有重要意义,而实践中却恰恰忽视了学习支架的设计与应用,这是造成学习者在虚拟课堂学习中迷失方向、丧失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在简要分析设计虚拟课堂学习支架的重要性基础上,以加涅的学习过程理论为依据,以虚拟课堂学习过程所发生的学习事件为线索,提出虚拟课堂学习支架的六种类型,并分析了每种类型的含义、功能以及表现形式,以期为虚拟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提供一些参考。
- 张丽霞商蕾杰
- 关键词:虚拟课堂
- 论生成性网络课程的设计被引量:15
- 2012年
-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生成与预成是课程的矛盾统一体。由于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过于强调课程的预成属性,忽略其生成属性,致使网络课程缺乏其特有的活力、动态和生态等生成特征,造成网络课程目标僵化、课程内容固定、教学过程呆板、评价缺乏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本研究依据生成性教学的基本思想,分析了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设计生成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开发动态化的课程资源""设计互动性的教学过程""设计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等提高网络课程生成性的措施。
- 张立新王清
- 关键词:生成性网络课程
- 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互补互融教学模式探析被引量:9
- 2012年
- 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是两种相对独立的、各具独特优势与局限的教学活动场所,二者的优势互补与有机融合,将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文章基于学习环境的视角,以两大课堂互补互融关系为着眼点,以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出发点,对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互补互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梳理,对每种模式的基本流程与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概括说明了选择应用这些模式的基本依据。
- 张丽霞张立新
- 关键词:虚拟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