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062)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克荣李涛乔广行邓清超许利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遂昌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遂昌县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疫病菌
  • 7篇栗疫病
  • 7篇栗疫病菌
  • 7篇病菌
  • 4篇基因
  • 2篇蛋白
  • 2篇细胞
  • 2篇菌株
  • 2篇菌株间
  • 2篇病毒
  • 1篇蛋白基因
  • 1篇低毒
  • 1篇凋亡
  • 1篇性细胞
  • 1篇疫菌
  • 1篇融合蛋白
  • 1篇融合蛋白基因
  • 1篇生防潜力
  • 1篇生物防治
  • 1篇物防

机构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遂昌县林业技...
  • 1篇遂昌县林业局

作者

  • 7篇王克荣
  • 4篇乔广行
  • 4篇李涛
  • 3篇邓清超
  • 2篇叶云
  • 2篇华朝晖
  • 2篇燕娜娜
  • 1篇高坤
  • 1篇许利强
  • 1篇丁平
  • 1篇包小梅
  • 1篇王东龙
  • 1篇肖江涛
  • 1篇兰春能
  • 1篇林少波
  • 1篇张林巧

传媒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栗疫病菌单个营养体不亲和性基因差异对弱毒性病毒传递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了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菌株间单个营养体不亲和性(vegetative incompatibility,vic)基因差异对弱毒性病毒传递的影响。将含病毒菌株与具单个vic基因座位差异的野生型菌株配对培养,10 d后调查菌株间的病毒传递率。结果表明,相同vic基因型菌株间的病毒传递率为100%;在1个vic座位上的基因不同通常会降低病毒的传递率,在vic-Cc座位上基因差异菌株间的病毒平均传递率为85.93%,而在vic-Dd座位上基因不同菌株间病毒的平均传递率仅为10.30%,在vic-Aa、vic-Bb座位上基因不同的菌株间病毒平均传递率分别为44.12%、47.93%。vic-Bb座位上基因不同菌株间的病毒正反向传递率相差非常大,由vic-b菌株向vic-B菌株的平均病毒传递率为83.13%,而从vic-B菌株向vic-b菌株的平均病毒传递率只有23.15%;其他3个vic座位上基因不同菌株间的病毒传递率也具有方向性,但不明显。
李涛华朝晖林少波兰春能许利强乔广行邓清超燕娜娜王克荣
关键词:栗疫病菌
栗疫病菌RAN/GSP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2009年
用酿酒酵母(Saccharyomyces cerevisae)ScGSP1蛋白基因从COGEME植物病原菌EST库中BLAST得到栗疫病菌的GSP1蛋白EST,设计引物从栗疫病菌cDNA中克隆到该基因并测序,得到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GSP1蛋白前体;由cDNA序列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SP1蛋白前体包括GTPase结合结构域和碳端细胞核定位序列,与21个物种比较的结果表明,栗疫病菌与真菌GSP1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乔广行肖江涛王克荣
关键词:栗疫病菌GTPASE保守性
The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of Cryphonectria hypovirus 1 (CHV1) is affected by virus strains
2009年
The effects of virus strains on the virus transmission in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were observed in this study. In laboratory assays by replicating vegetative incompatibility (vic) genotypes in independent fungal isolates, we quantified the transmission of three CHV1 viruses between isolates heteroallelic at one or two vic loci, and demonstrated that different CHV1 virus isolates determined their transmission abilitie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using the hypoviruses with higher transmission abilities could increase the efficiencies of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chestnut blight.
DENG QingChao YE Yun MIAO Miao FANG Qin LI Tao WANG KeRong
关键词:栗疫病菌病毒株病毒分离株病毒传染
bcl-2基因对栗疫病菌细胞凋亡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Bcl-2家族蛋白是目前已知的细胞凋亡中最重要的调控因子,在细胞凋亡通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把外源bcl-2基因转入栗疫病菌中,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bcl-2基因在栗疫病菌株中的表达情况,对表达bcl-2基因的转化子及野生型的菌株进行病毒传递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表达bcl-2基因的转化子表现出病毒传递率提高、致病性增强等一系列特征。由此可知:bcl-2基因对栗疫病菌细胞凋亡起调节作用,并对病菌的生物学特征有一定影响。
燕娜娜邓清超王克荣林海洋
关键词:BCL-2家族蛋白细胞凋亡线粒体
栗疫病菌泛素核糖体L40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用酿酒酵母(Saccharyomyces cerevisae)泛素融合蛋白基因从COGEME(Consortium for the functional ge-nomics of microbial eukaryotes)植物病原菌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库中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tool)得到栗疫病菌的泛素融合蛋白EST,设计引物从栗疫病菌cDNA中克隆到该基因并测序,得到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387 bp,编码1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泛素融合蛋白前体;由cDNA序列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泛素融合蛋白前体包括氮末端的泛素结构域(76个氨基酸残基)和碳末端的核糖体蛋白L40结构域(52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为高碱性蛋白,碳末端含有一个"锌指"模式结构。与19个物种比较的结果表明,栗疫病菌与真菌泛素融合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乔广行李涛王克荣
关键词:栗疫病菌核糖体蛋白
营养体不亲和性诱导栗疫病菌菌株间程序性细胞死亡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验证营养体不亲和性导致细胞凋亡的假说,对栗疫病菌融合细胞基因组DNA的降解物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观察了融合细胞的细胞核变化,测定了融合细胞的活性氧产生、脂肪粒积累以及进行了融合细胞死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亲和群菌株的孢子混合涂板,孵育后经历萌发、细胞融合,融合细胞基因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检测到DNA梯状条带,这一特征为营养体不亲和性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了新的证据;细胞学上可观察到不亲和性菌株融合细胞细胞核降解、活性氧产生减少、脂肪粒积累增多及融合细胞死亡,这些特征与细胞凋亡的特征相似。
乔广行丁平李涛王克荣
关键词:栗疫病菌程序性细胞死亡
栗疫病菌菌株间营养体不亲和性影响对病毒传递的效率被引量:1
2011年
为明确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菌株间营养体不亲和性(vegetative incompatibility,vic)基因差异对低毒力病毒传递的影响,将具有不同vic基因的毒力菌株(受体)和低毒力菌株(供体)进行配对培养,并对病毒的传染率进行统计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栗疫病菌的营养体不亲和性是低毒力病毒传递的重要障碍,但不是绝对障碍;不同vic基因位点对病毒传递的影响程度差异显著;相同vic基因型菌株间的病毒传递率为100%,相差的vic基因位点数越多,病毒的传递率越低。病毒的传递率具有vic基因位点的非对称性,同时还受到菌株的遗传背景、vic基因上位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李涛叶云华朝晖王东龙包小梅王克荣
关键词:栗疫病菌
低毒病毒CHV1-CN280生防潜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前期研究表明,分离自中国的低毒病毒CHV1-CN280与其它多数低毒病毒相比具有更高的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中,我们对CHV1-CN280的田间定殖能力及其它生防性状进行了评估。与其它两个模式低毒病毒相比,CHV1-CN280对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毒力显著弱于典型的烈性低毒病毒CHV1-EP713,而更接近于典型的温和低毒病毒CHV1-Euro7。强致病性的栗疫菌感染CHV1-CN280后,成为典型的低毒菌株,不再对板栗植株造成严重危害,但是与感染典型烈性低毒病毒CHV1-EP713的菌株相比,寄主真菌在板栗枝条上仍保持了一定的定殖能力,其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量较高。初步的田间试验表明,在人工接种两年后,CHV1-CN280在田间成功定殖,并已扩散到田间自然存在的、与人为释放的低毒菌株不亲和的其它营养体亲合群的栗疫菌菌株中。结果表明,低毒病毒CHV1-CN280对栗疫病具有非常好的生物防治潜力。
张林巧高坤邓清超叶云王克荣
关键词:栗疫菌生物防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