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CSS001)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徐晓旭蔡丽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族群认同
  • 1篇希腊人
  • 1篇蛮族
  • 1篇民族
  • 1篇民族认同
  • 1篇公社
  • 1篇部落

机构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3篇徐晓旭
  • 1篇蔡丽娟

传媒

  • 1篇史学集刊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世界历史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马其顿帝国主义中的希腊认同被引量:8
2008年
在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时代,马其顿帝国主义构成了希腊认同①建构环境中一个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它使希腊人大体分成了亲马其顿派和反马其顿派。反马其顿派否认马其顿王室所宣称的希腊身份,亲马其顿派则捍卫之。马其顿王室具有希腊和马其顿双重族群认同。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普遍认为彼此是不同的族群。只有反马其顿派才将马其顿人明确地称为"蛮族人",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通常都宁愿采取"希腊人-马其顿人-蛮族人"三分法。希腊认同与马其顿认同是可以被调和来共同面对"蛮族人"的,而且希腊认同经常被强调。但马其顿认同对于马其顿王室和民众都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双重认同使马其顿国王既可以利用马其顿认同去对抗希腊人,也可以利用希腊认同来抑制马其顿人。在马其顿帝国主义的环境中,希腊认同表现出了灵活性、可变性和可穿透性,其建构是被来自多方面的多种话语操纵着的。
徐晓旭
关键词:族群认同
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被引量:12
2008年
古代希腊城邦是迈锡尼专制王权崩溃后,"黑暗时代"获得自由的农民公社城市化和政治制度化的产物。它是在古风时代初期通过"居地统一"运动确立的。除了这种"典型"的城邦外,希腊还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国家——"部落"国家。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中心城市。
徐晓旭蔡丽娟
关键词:公社部落
古代希腊民族认同中的各别主义与泛希腊主义被引量:8
2008年
笔者将"各别主义"界定为希腊人的各城邦、各部落彼此独立,各自为政和相互竞争的状态;将"泛希腊主义"界定为认为所有希腊人——无论来自哪个城邦或部落——彼此之间都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共性和共同利益的观念、言论及与之相关的行动。各别主义和泛希腊主义分别构成古代希腊民族认同机制中的亚群体性和群体性内在动力。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张力。这种张力遍及城邦利益、民族概念、血缘观念、语言及方言、宗教、生活方式和"希腊人-蛮族人两极对立"观念等诸多领域,贯穿于城邦、部落和民族等各种规模的共同体层次当中。希腊人在这种张力之中确认着自己的共同身份,划定着与外族人的界限,建构着自己的民族认同。
徐晓旭
关键词:希腊人民族认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